嵩山大法王寺位于太室山南麓,背依玉柱峰,下托卧龙岭,群山环拱,峰峦迭翠,溪水长流,古柏、丛林、群峰、宝塔构成了秀美靓丽的自然景观,可谓“深山藏古寺,风光美如画”,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
法王寺始建于东汉年间,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占地面积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平方米。每年的嵩门待月,就是在该寺地藏殿月台观看。
摄影家刘客白从年接触摄影至今,每年往返嵩山大法王寺的次数不下10次,拍下了数万张照片。
相传法王寺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魏明帝青龙年间改为护国寺。西晋时于寺前增建法华寺。隋初造舍利塔,改名舍利寺。唐太宗贞观年间,敕命补修佛像,赐予庄园,改为功德寺。玄宗开元年间,改称御容寺。代宗大历年间,重修殿堂楼阁,改名文殊师利广德法王寺。仁宗庆历年间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称‘嵩山大法王寺’。
年,重修古寺,恢复寺院面积六万多平方米,重修殿堂五千多平方米,修复雕塑神像四十七尊。佛教活动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大法王寺已成为旅游观光的一个亮点。年6月法王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法王寺的寺内甬道两侧,有两株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均高30米,周长5米。深秋时节,满枝黄叶,累累硕果,山风掠过,落叶撒金,银果落地,将寺院点缀得古朴清幽。
法王寺周围现存有和尚塔6座,其中有密檐式唐塔1座,单层唐塔3座,元塔和清塔各1座。法王寺塔位于法王寺后山坡上,15级方形砖塔,高约40米,周长28米,塔体壁厚2.13米,黄泥砌缝,外涂白灰。
法王寺东有峡,形若半圆形的大门,位于嵩山顶端,为“嵩门”。每当仲秋佳节,天气晴朗时,皓月从嵩门升起,在法王寺大殿月台上观赏皓月初生的良景,可以看到皎洁丰满的明月,置于嵩门之中,如银镜镶嵌山峡,谓之“嵩门待月”,是登封佳景之一。
在古刹林立的嵩山,大法王寺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是当之无愧的。晶莹宝塔、碑刻造像、殿堂楼阁、文物典籍等佛教文化的精粹,已经成为伟大的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大法王寺同全国其它名寺古刹一样,既是陶冶人们情操的著名幽境胜地,又是重要的历史文物。现有山门、未来佛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卧佛殿七进院落。寺后山坡,有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年)的四角抛物线15层正方形舍利塔,还有唐代砖塔3座。年6月法王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链接嵩门待月传说
“环天下皆山,惟嵩高当天地之中。占名山皆寺,惟法王据形势之最佳。“嵩山八景”的第一胜景“嵩门待月”也在此地。
法王寺东有两座山峰,相对耸峙,形状如门,每当中秋节,一轮圆月在此升起,月辉好似水银泻地,给碧绿的群山坡上银装。这就是著名的“嵩门待月”胜景。
嵩门待月传说
这么奇妙的美景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还得从嵩参说起。法王寺一带,盛产一种珍贵的药材嵩参。在古代,它是供奉朝廷的一种御药。相传,这里的嵩参,是一对童男童女培育出来的。在五代时期的嵩山南麓的颖河边,有一个财主叫魏绪班,他是靠出卖人参发家的。他每年都给朝廷献上棵娃娃参。为了养肥娃娃参,他每年还暗地买来一对童男童女,锁进深宅大院里,专做育参奴仆。三年过后,把这对童男童女害死,用他们的肉汤养育人参。就这样,每隔三年害死两个人。
后来,魏绪班又买来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好汉,女的叫毛妮。魏绪班哄骗他俩说,三年头上,农历八月中秋节把人参收完,就送他俩回家去。第三年中秋节快来的时候,中秋节到了。这天晚上,月亮刚刚升起,厨妈就给他俩送饭来了。两个孩子吃饭时,厨妈泪珠不断地流,好汉和毛妮就询问根由,厨妈就把魏绪班如何杀人育参的事全部说了出来,劝他俩赶快逃走。
好汉与毛妮逃走后二人相依为命,立誓把人参育满中岳嵩山,让所有的人都能尝到人参。好汉和毛妮就一个住在嵩山南坡,一个住在嵩山北洞,每年中秋节月夜,在玉柱峰下相会。他们的勤劳、恩爱、感动了玉皇大帝,他派来天神,一剑把玉柱峰刺出个圆形门洞,让月亮等候在圆门洞后边,待好汉和毛妮相会的时候,月亮就从圆门洞里徐徐升起,为好汉和毛妮照明引路。
后来,武则天登嵩山封岳神时,把“嵩门待月”列为中岳八大景之一。古人亦称颂大法王寺为“嵩山第一胜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