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http://m.39.net/pf/a_4657314.html

天地之中览中岳

文/叶少波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为“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米,最高处为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米。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经留下“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登封嵩山脚下“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如今已是驰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堪称“中岳嵩山”形象代言的非中岳庙莫属。

中岳庙位于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登封市城东大约4千米。她背倚黄盖峰,面朝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她还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中岳庙沿中轴线从南向北,由低而高,分布着七进十一重建筑,依次为中华门(名山第一坊)、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祟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嵩高峻极坊、(峻极殿)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

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故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太古代最远距今约38亿年,嵩山堪称是地球上最早隆起的山脉,因此中岳庙的前门为“名山第一”坊,指的正是它为天下名山中最早出现的山系,如今又称“中华门”。值得一提的是,原有的牌坊是木建牌楼,到年改建为砖瓦结构的原庑殿式牌坊,门额内外分别写有“依嵩”、“带颍”、“嵩峻”、“天中”八字,简要地说明了中岳庙所处的地理位置。

经过中华门之后,便是遥参亭,原为一座重檐方亭,年改建为八角攒尖黄琉璃瓦重檐亭,过往行旅若无缘亲谒岳神时,就在此遥远参拜已了却心愿,故名“遥参亭”;过遥参亭才算来到中岳庙正门——“天中阁”,前面矗立的两个华表特别有气势。

天中阁,原名“黄中楼”,明嘉靖四十年(年)重修后,以“正当天中”之意,易名“天中阁”。清代重修,形似北京天安门,故中岳庙建筑又有“小故宫”的雅称。下为墩台(高8米,宽13米),上建楼阁(总高十余米)。墩台高大,正开三道砖券门阔,门扇重厚,上嵌入三斤重的虎头铁钉共计l24个,其庞大、坚固,可以想见。台上楼阁为重歇山顶,面阔五间,绿瓦回廊,雪花棂门间的“中岳庙”三个大字赫然显目,另外还悬挂有“岳立天中”、“道法自然”、“道济天下”三匾。门前月台两侧蹲卧虎视眈眈的石狮各一对,雕工十分精细。门前如今仍有一条唐代青石古官道,西通洛阳,东达开封。门后有三条磨光的青石神道,笔直地通向中岳庙主殿。

出天中阁沿甬道拾级而上,其后是木结构“配天作镇”坊。它原名叫“宇庙坊”,古时称中岳为土神,意思是以地配天。坊起三架,庑殿式屋顶,正楼额书“配天作镇”,左右配楼分别书“宇宙”、“俱瞻”。再往前走是松柏掩映之下的崇圣门,原为过往门庭,现为“财神殿”,形制与峻极门相似。

而崇圣门东有古神库,创建于北宋。在古神库周围有四个高大的铁人,四大铁人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年),高3米许,重约3吨,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严,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同时也是北宋铸造的艺术珍品。

接下来仍然是一道过往门庭——化三门,取“一气化三清”之意,现为“文昌殿”,殿前院落里古柏林立,其中有一株距今四千多年的古柏树,比嵩阳书院的将军柏资历稍浅些,文昌殿东西两侧还立有宋金四状元碑。

化三门往北行是峻极门,中门两侧塑有一丈四尺高的两尊将军像,故又名“将军门”,此处是走向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门。峻极门前甬道两旁建有四岳殿,依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是东岳殿、南岳殿、西岳殿、北岳殿,加上中岳,总称五岳。古人称中岳庙为土神之宫,五行土为尊,列中岳为五岳之首,配建四岳殿,表示“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完满之意。

嵩高峻极坊屹立于峻极门内,又名“迎神门”,坊起三架,上下两层,额书“嵩高峻极”,源自《诗经》中“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相传匾额为康熙皇帝题写,嵩高峻极坊是我国现存清代木构精品之一。

穿过嵩高峻极坊,终于抵达中岳庙的正殿——峻极殿。该殿坐落在高大的石栏月台上,也称“中岳大殿”,是嵩山规模最大的建筑,也是河南境内现存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此殿初建于宋,明代被火烧毁,现存为清代重建,面阔九间,进深五架,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椽飞斗拱,梁枋天花,皆用清代最尊贵的和玺彩画。峻极殿的规格,在明清之际仅次于皇宫和皇陵中的主殿,形制与今天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清初殿外还悬挂有宋人颜体“峻极殿”三字匾。此外面南的额枋上分别悬挂有中天巨镇、威镇天中、黄天厚土、道然精粹、、恩泽神州、灵佑中天、峻极于天、位镇中岳等牌匾。

值得一提的是主殿前3米高的月台,周围有石雕栏杆,月台正面有三道石阶。中间的台阶分两路,两路间镶有垂带式“御路”石雕,上面有着精美的浮雕图案,上端为“独龙盘踞”,中间为“双龙戏珠”,下边为“群鹤闹莲”等纹饰,也彰显该殿极高的地位。

主殿峻极殿后面是单独院落,称为寝殿。相传是中岳神天中王与天灵妃起居之所,是根据前朝后寝的皇宫制度而建。寝殿之后就是中岳庙的最后一重建筑——御书楼,原为存放道经的地方,乾隆皇帝游历中岳庙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名御书楼。如今所看到的,是民国时期重建的硬山庑殿式琉璃瓦楼房,吸收西方建筑特点,具有中西合璧的明显特点。

我们不由会感叹中岳庙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也会被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的肃穆气氛深深感染。这里生长着汉代至清代古树名木株,其中西汉柏15棵,晋柏3棵,北魏柏24棵,唐柏17棵,宋柏35棵,金柏39棵,元柏41棵,明柏55棵,清柏92棵,其他名木13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近百株,长达三四千年树龄的也不算罕见,它们见证了中岳周边数千年的历史往事,到今天为止,千年古柏仍然生机盎然。此外珍藏着像汉三阙、《嵩高灵庙碑》等众多文物瑰宝,中华文明之光在嵩山腹地熠熠生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