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经历

郭诩,字仁弘,号清狂道人,此外尚有清狂、清狂翁、清狂山人、嵩山居士等别号,泰和(今江西吉安市)人。在没有发现陈昌积《龙津原集》之前,学术界原是根据郭诩画《东山携妓图》的款署“嘉靖丙戌(年)春七十一翁清狂道人泰和郭诩识”,推断他出生于景泰七年(年)。

虽然知道了郭诩的生年,但他的卒年依旧无法确定,只能约略地估算为年或之后的某年,寿七十多岁。直到陈昌积《龙津原集》卷一《郭清狂传》被检出后,我们才掌握了

郭诩确切的生卒年记录。据《龙津原集·郭清狂传》载:“而公卒为嘉靖十有一年壬辰也,得年七十七。”我们自然就知道郭诩于嘉靖十一年(年)去世,年龄为七十七虚岁。由此上推,可知他生于年,正好和《东山携妓图》郭诩署款相互吻合,反过来也更加证明这件作品是郭诩的可信真迹。

(二)与士大夫的交游

郭诩天性豪爽不羁,为人慷慨仗义,然诺守信,临事能谋善断,敢想敢干,这些品格让他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善待。郭诩还有一个优势是看人特别准,所谓“与人处,造次则镜其人”,这不仅让他在选择交游对象时,总能从良师益友中左右逢源,得到帮助,而且也能在他遭遇险境前,预得先机,安全退避。

郭诩一生喜欢结交朋友,并善于享用友情带他生活的快乐。可以说,郭诩的绘画事业能顺利地发展,除了他本人的绘画天才和勤奋用功外,他交游的朋友圈子对其绘画的传播誉扬亦起了显著的帮助作用。

观郭诩的交友圈,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与学士名臣的往来;二是与同行画家之间的交流,而在这之中,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是邵宝、鲁铎、刘节、王阳明、文徵明。如画史所说“是时,江夏吴伟、北海杜堇、姑苏沈周,诩与之齐名”,虽然史料没有郭诩与吴伟、杜堇、沈周等人的交往,但这些画家皆与他同时代,而且郭诩与文徵明有过书画交流,诸人志趣相投,互相切磋画艺,研讨画技应在常理之中。

二、作为艺术家的郭诩——画家身份界定与风格渊源

(一)郭诩的画家身份界定

根据画史记载,郭诩少从事学官弟子,后捐弃学业,专攻绘画,后又遍历名山大川,而立之年即已名擅天下,被宁康王、荆和王招为上宾。时中常侍萧敬“啖以锦衣卫世官”,郭诩力却之。弘治十五年,被“推择应诏京师”,士林重之。关于郭诩的身份,目前学界主要认为郭诩是宫廷画家。

此外,年《中华文化画报》第四期刊登的一篇《文人画家郭诩眼中的圣贤》一文,作者则认为郭诩是文人画家。虽然许多资料都反映郭诩曾进过宫,可以说是个宫廷画家,但他的艺术活动,却又多在民间,或归为职业画家比较符合实际。

(二)郭诩绘画风格渊源考辩

李开先《中麓画品》中在说到画家师承时,关于郭诩说到:“郭清狂,其原出于小仙。”即李开先认为郭诩师承吴伟。后来,清代顾文彬在著作《过云楼书画记》中,就郭诩的《八页册》(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观此八帧,写生似玉潭、人物似松雪、山水似梅华道人,出入元大家,而自有苍莽之气。”

顾文彬针对郭诩的存世《八页册》认为郭诩绘画有元代绘画之风格。李开先针对郭诩的“画出于小仙”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通过综合清人顾文彬的看法,“写生似玉潭、人物似松雪、山水似梅华道人,出入元大家。”可以看出,郭诩的人物画确来自于吴伟的风格,他将吴伟飘逸圆润的线条变为似吴道子“莼菜条”似转折处见方的劲健之笔,体现他桀骜不屈的个性特点。

至于山水画,《杂画册》作为郭诩较早的作品,学习的是元代吴镇、高克恭的笔法,而他唯一的山水长卷《竟陵山水图》,则颇有五代董源、巨然的风格,由此不难看出,郭诩的山水画学习地是自五代以来,以董源、巨然、元四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一派。而花鸟画,郭诩学习的则是明代孙隆“没骨”画法,即不用线条勾勒所绘物体的外形、筋骨,只用色彩描绘,着重强调画面笔墨情趣的画法。

三、郭诩绘画艺术分论

郭诩画艺广博,绘画上兼擅人物、山水和花鸟,学问上“诗尤过之”。他学画始于少年,遍历名山大川后,便能肆意作画,其作画宗旨是:“画是在矣,何谱也?”他的人物画面貌多样,画题既有传统取自历史故事一路,亦有来自现实生活,笔法多变,富于个性。山水画以名山大川为师,不拘泥于古人之法,自有其独到之处。花鸟画作品虽不多,笔法恣肆,恬淡天真。

(一)面貌多样的人物画法

郭诩的人物画,从他不任拘束、狂傲不羁的个性出发,既有细腻柔和的白描画法,也有水墨写意一路,郭诩经过取舍提炼,将吴伟“细若游丝”的线条及北宋李公麟的“飘逸潇洒”变为最适合自己个性的画法。其成熟的人物画,主要艺术特色表现在题材的理想性与现实性、构图平中带奇、用笔刚柔并济和色彩清丽柔和四方面。

(二)师造化而轻画谱——郭诩创作山水画的态度

郭诩的山水画创作不多,年少游历名山后便能作山水:远学南宋院体,后师元人,笔墨简淡,构图平稳,近文人画。从技法上看,《竟陵四景图》中的山石林木风格平和宁静、清雅恬淡,具有文人山水画的特点。卷中山势连绵,林木丰茂,江河开阔,洲渚纵横,将湖北天门一带的自然景观生动表现。

山石林木皴染兼备,水墨中间杂花青色,几乎不见线条,远山、林木及房屋多以淡墨染出大致轮廓,渲染时刻意留出大面积空白,营造烟波浩渺、山林深蔚;近处山石树木,或点以落茄点,或采用劈麻皴,以表现不同山石树木的特点,墨色的疏密、浓淡,体现出山石的起伏、阴阳凹凸;近处的茅屋、凉亭,皆以近乎“界画”的形式细致刻画,赋予画面丰富的层次感;人物则以水墨快速写出形态,其他人物衣物或不着色彩,或以墨色涂抹,主要人物施以深红色,以示其身份。

(三)独具一格的没骨花鸟

郭诩很少画花鸟,或有所感,便偶尔为之,因此存世作品不多,所绘物象也不刻意追求形象的准确,旨在写意抒情,天趣自然。如他所作《仙鹤图》轴,构图简洁,仙鹤位于画面二分之一,左上方则是两株若隐若现的翠竹,鹤单脚站立,身体向右扭转,低头似在饮水。郭诩根据不同部位的羽毛特点施以不同的笔法,头部、颈部、背部以及翅膀都符合所绘对象的物理结构特征,他将笔墨与物象相。结合,既合乎物理又合画理,呈现出写意的特点。

四、题画诗的意蕴及其书法艺术特点。

(一)郭诩题画诗的意蕴

(康熙)《江西通志》“郭诩”词条载:“信手作人物辄有奇趣,而诗尤过之。”《蓬窗日录》便载有郭诩的一首律诗:“夜饮江楼水气凉,管弦成列麝兰香。古今风月凭谁管?湖海烟花笑我狂。金凤劈瓜消酒渴,瓦盆承露浣诗肠。东楼杨柳西楼月,曾掷千金醉几场?翠馆赋咏,此殆绝倡与?”

从郭诩存世可见作品来看,其画作大多有附有题诗,譬如朱谋垔《画史会要》对他作品的题诗也作了记载,有《豪吟图》云:“此老吟豪气亦豪,双横碧眼与天高。批风弄月三千首,却笑渔翁读楚骚。”以诗自寓其逍遥豪迈之意。清人褚人获在《坚瓠集》中记载:“清狂道人郭诩画有天趣,诗有讽刺,王阳明初以寻常画史待之,后见其画《雪樵图》,题诗云:‘两束樵薪仅十钱,雪深泥滑自堪怜。

郭诩的自题诗,隐含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并非消极厌世之作,他一生不愿与权贵为伍,无心于仕途,但又希望被贤士赏识,这种复杂又矛盾的情感,使得他笔下的作品个性鲜明,尤其在刻画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上显得功力深厚,或许这也正是由于在画家心系社会现实。

(二)题画诗的书法艺术特点

题画诗的起源,目前学界并无明确定论,有“源于唐代”说,也有“来自魏晋时”。起源虽不明,但题画诗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密切,魏晋时期,绘画主要为礼教服务,因此少有抒发画家个人情感的题画诗出现。唐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很大发展,此时题画诗已具一定规模,郭诩作为明代中期一位“有教养的职业画家”,他的绘画多有题诗,诗、书、画结合,别致隽永,蕴含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三)郭诩题画诗书法用笔、结字

郭诩喜黄庭坚之书,其书法用笔中亦多见黄庭坚笔意。郭诩题画诗书法,用笔讲求节奏韵律,运笔速度或快或慢,或缓或急,墨色亦有浓、淡、干、湿的不同变化。其题画诗在书写时用笔多有变化,自如收放,线条充满张力,行笔间的顿挫、转折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流畅连贯,笔画灵动,笔意酣畅。

观郭诩的题画诗书法,似乎能够感受到他作画、书写时的情绪,字里行间毫无刻意安排的做作之感,皆是画家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在运笔和施墨的变化下,及呈现出“诗画本一律”的诗画关系,更容易使观者感受到深刻的“画外之意”。从郭诩题画诗书法可以看出,他并不在意单个字的间架结构,字的变化全为章法布局服务。行列之间相互呼应,有的字列紧凑,有的字则变化伸展,不拘泥于行列的约束,再辅以富有节奏的运笔,使得整幅书法变化显得更为丰富。

结语:

郭诩不同于明中期一般的职业画家。他出生官宦之家,文化素养深厚,曾入过宫廷,也曾辗转半生为他人门客,与多位学士仁人交往。在郭诩的画作中,既有精致富丽的院体风貌,也有逸笔草草、直抒胸臆的文人气质。他以自然为师,人物、山水、花鸟皆擅,属人物最佳,诗文、书法颇有造诣。

作为“有素养的职业画家”的郭诩,绘画自有特色,追求文人画诗、书、画、印一体的传统,画面构图严谨,技艺全面,画风多变,作品集观赏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却不为后世所重。虽然郭诩并非占据当时画坛主导地位的领袖型人物,但作为职业画家,他兼容院体与文人画的绘画风格,作品中体现自身“狂”的个人风格,在明代中期画坛颇具特色,不可忽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