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原出发,越往南走越繁华,而越往北走越荒凉。晋北多山地、多关隘、多沟壑;少人烟、少耕地、少村落。然而,正是这荒凉偏僻之地,薪火相传保存了中国最为完整的佛教文化和古建文化,使它们躲过了历代大重修、大建设带来的大破坏。“晋北佛教古建文化游”这条旅游专线,不仅把我们带进了荒远古久的群山万壑之中,而且把我们带进了荒远古久的历史文化之中,使我们可以直面历代先贤所创造的宗教、石刻、关隘、佛塔……以及凝聚在这些古迹上面的人文精神。“晋北佛教古建文化游”的过程,实际上对每个旅游者来说,是一次宗教洗礼的过程,是一次体悟东方建筑艺术消长成熟的过程,更是一次体味三晋文化独特韵味的过程。
塞外名城大同,是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的陪都,在中国有“秦汉隋唐看西安燕元明清看北京、宋齐梁陈看南京、钱越赵宋看杭州、北魏辽金看大同”的说法。位于大同武周山的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释教造刻,更是北魏文化的精华所在。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感叹:“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相望,林渊锦境,缀日所眺。”在东西绵延1公里的山体上,大大小林立着多尊佛像,尤其是16窟至21窟,世称“昙曜五窟”,是北魏雕像大师昙曜和尚留给后世的杰作。云冈石窟在建筑艺术史上的价值,正如梁思成、林徽因所概括的:“(它)在建筑上并未动摇中国的基本结构,而在雕工上强烈地触动了中国雕刻艺术。其精神、气魄、格调、根本,保持了中国固有的东西。而最后在装饰花纹上,输给中国以大量新题材、新变化、新刻法,流传至日。”所以,云冈石窟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生动的实证。
北岳恒山,位于大同以东的浑源境内,号称峰,东西绵延公里,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有关北岳气势,宋代大画家郭熙有言:“嵩山如卧,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北岳恒山千沟万壑,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尤以悬空寺最为神奇,上有千仞崖,下有仞崖,千年古寺悬吊在半空之中,所以民谣中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说法。
如果说三晋大地,是中国地上文物博物馆的话,那么位于应县城内的木塔,就是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建于辽代清宁二年的应县木塔,历千年风雨而不倒,经战火洗礼而弥新,度人间苦厄而降福。而且这座建筑奇迹,又以繁复的斗拱,奇巧的构件,精心铺展了华严世界佛生宝相、寿乐无极、菩提道场、德风化雨、往生净土、一尘不染的意境。应县木塔的存在,正如古玩中的青铜器植物中的古松柏、动物中的海东青、书法中的摩崖擘窠、诗歌中的苏黄李杜,是不朽的文化奇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建筑史上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宝。
民谣有:“浙江的秀才,山西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晋北,古往今来是将星闪烁的地方,张辽、尉迟恭、杨家将都是晋北人在历史文化名城代县,有一处著名的古关隘雁门关,战争年代,这里是焦土争夺的险塞;和平年代,这里是繁花似锦的椎场。杨继业、杨六郎都曾驻军于此,碧血丹心杨家将的故事,就是由这里流传到了中原,流传到了现在,中国自古有崇拜失势英雄的习惯,岳武穆如此,文天祥如此,杨家将更是如此。苍凉悲壮的雁门关以及周边化作废墟的广武古城,以孤愤悲壮的语言一代一代传给后来者,讲述着历史上这一段血与火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