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s://m.39.net/disease/a_6169821.html
嵩山自古就是三教荟萃之地,文物古迹遍布,寺庙庵观林立,除了名扬天下的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庙宇中岳庙之外,在嵩山脚下,还座落着一处历史上著名的道观园林——崇福宫。崇福宫崇福宫位于登封市市区北部、嵩山万岁峰下,东傍启母阙和启母石,西临嵩阳书院和山色秀丽的逍遥谷。崇福宫是中国宋代最著名的道观园林,名儒范仲淹、韩维、司马光、程颢、程颐、范纯仁、吕诲、司马康、朱熹等人曾分别任崇福宫提举、管勾。崇福宫不仅是名儒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高道栖身传教之所。北魏寇谦之,唐代刘道合,宋代董道绅、王崇佑、王成之、张若柔,金代丘处机、乔志嵩等,都在此主持过道场。崇福宫与中岳庙、老君洞、玄都观,并称嵩山道教四大丛林。崇福宫庭院崇福宫原为万岁观,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年)游历中岳时,在万岁峰东沟听到山呼“万岁”之声,于是就把山峰命名为万岁峰,在山顶上建万岁亭,在山脚下建万岁观。后来汉武帝采纳亳人缪忌的建议,建太乙祠坛于万岁观甘泉之上。唐高宗即将封禅泰山时,天气大旱,就让道士刘道合在太乙祠坛祈雨,应验后遂改万岁观为太乙观。宋真宗时道教极盛,又把太乙观提升为宫,更名为崇福宫。宋代曾对崇福宫大加修整。《中岳嵩山》一书中这样记述:宋真宗赵恒时,大兴土木,命丁谓为修宫使,每天役工达3万多人,运用四方珍奇之物充实殿庭。宫成,总计有区。所谓“崇福之修,离宫殿阁,无不侈靡”。其柱础直径有8尺,方围32尺,宫殿之大可想而知。金兵进入中原,崇福宫被付之一炬。据《说嵩》载:“崇福宫,东至景龙门,西抵天波门。殿、阁、亭、台相望,凿池为海,疏泉为湖,鹤庄鹿寨,文禽奇兽,孔翠诸棚,蹄尾动以数千。佳木名花,类聚区别,怪石岩壑,宛若天成……金兵进入中原,崇福宫所建之盛,付之一炬,化为灰烟。”“离宫掖其东,殿阁千楹有奇,累朝于兹避暑。”明洪武年间,在宫内设有道会司,专管登封全县道教事务。至明成化年(公元年)进行修复。次年,太监郑同、顾恒、宁瑾、中官蓝安游中岳时,又捐资重修了崇福宫,使之恢复汉、唐、宋之盛况。明清建筑无梁殿宋代崇福宫有道人传教,设有提举、管勾诸官,掌握宫观事务,主管祝厘之事。据《登封县志》记载,宋代主管崇福宫的名儒先后有范仲淹、韩维、吕诲、司马光、程颢、程颐、赵野、李纲、李邴、徐应龙、刘光祖、倪思、王居安、崔与之、许奕、曹彦约、杨时、朱熹、晁补之、张耒、王考通等不下百人。宋天圣年间(公元~公元年),先后建造了泛觞亭、弈棋亭、樗蒲亭等娱乐设施。明代以后,随着道教的逐渐衰落,崇福宫也逐日倾废。流杯亭崇福宫,清代时尚有山门、老君殿、玉皇殿三进院落,现仅存泰山殿、玉皇殿、三元殿、龙王庙等古建筑,泛觞亭、弈棋亭、樗蒲亭、芝和亭、甘泉亭等早已废毁无存。年以来,登封市文物局投资复建了山门、老君殿、三清殿等。玉皇殿为崇福宫最后一进建筑,坐北面南,面阔三间,为砖、石券拱而成的无木建筑,灰色筒瓦硬山房,墙厚1米有余,内供玉皇大帝;三元殿为玉皇殿东配殿,面阔三间,灰色筒瓦歇山房,四角施有四大组转角斗栱,后檐和两山各施五组斗栱,前檐有八组斗栱。这些斗栱都是用砖磨制雕刻而成,非常古朴坚固、大方美观;泰山殿为原老君殿前西配殿,面阔五间,出前檐硬山建筑;龙王庙位于玉皇殿东北米处,面阔三间,亦为出前檐硬山建筑,太乙泉水从龙王殿下汩汩流出;泛觞亭遗址位于龙王庙前,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公元年)建造,亭基是用大块青石砌成,高约60厘米,长厘米,宽厚97厘米,中间装砌有青石刻制的九曲石畦(水道),或叫“曲水流觞”,一般俗称“黄河九道弯”,畦宽15厘米,北面刻有两个道口,入口处深8厘米,出口处深8.5厘米,形成细微的斜度,把龙王殿内的太乙泉水,从入口引入石畦,九曲以后,从出口缓缓流出。相传饮酒时,在石畦曲水的地方分别设置座席,斟酒的杯子放在入口处的水面上,流水漂浮着酒杯,顺曲水行进,当杯停止不前时,这个席位上的人即遵照酒令,执杯饮酒。这种形式,美其名曰“曲水流觞”。元、明、清各代重修崇福宫的石刻碑碣原有数十通,后被毁,现仅存古碑7通,分别是嵩山登真寇谦之传碑、长春全德明应丘真君碑、元圣旨碑、嵩阳崇福宫修建碑、皇清羽化大炼师讳教林号少华子陈公之墓碑以及两通无名碑。前两通碑在嵩山道教史上乃至中国道教史上尤为重要。寇谦之传碑,阴刻有元蒲察大使索海市诗。嵩阳崇福宫碑修建碑上有“长春丘真人、乔志嵩”等字样,碑阴有“长春全德神化明应”字样,并有“清云虚静妙渊真人、清虚了悟真人、昭光惠照真人”等字样。长春全德明应丘真君碑,碑阳有“维嵩之峨峨兮,峻极于天……重阳之挺出兮,首全真之教”等铭文,加之碑阴的“方丈、仓库、馆舍、三清殿”等字样,说明了崇福宫当时是全真丛林,并且规模盛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