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山是远古先民活动的主要地区,是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带。登封地处嵩山之阳,自古以来,人类活动遗留的痕迹众多,传说故事繁如星海。五岳之中里的“中”,在汉语中意义非凡。

嵩山有72峰,但如万岁峰如此有名还是唯一。今天我们准备看启母阙、启母石,爬万岁峰,观虎头崖,最后一站二郎庙,整个行程不过三公里,“山不在大,有神则灵”,这三公里的小景点的历史渊源就足以够我们品味。

万岁峰,位于登封市区之北,海拔只有米,但却是嵩山的主峰之一,著名景点启母阙、启母石和崇福宫就密布在万岁峰下。

万岁峰有着距今19至21亿年前的浅海沉积又经变质的石英岩地质地貌,亿万年的嵩山风雨冲刷像一双鬼斧神工的妙手,把这里的峰峦石块,雕刻成千姿百态、精美奇异的天然杰作。有的像巨人,有的像匾额,有的像懒汉,形态各异;层层斑驳的山峦,就像苍桑老人脸颊上的皱纹,深藏着过往无限的荣光。

传说,当年汉武帝刘彻登嵩山时,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忽闻山谷里传来阵阵高呼万岁之声,以为神仙显灵,于是龙颜大悦,封太室山为嵩高山,简称嵩山,封“山呼万岁”的山峰为万岁峰,并下令划山脚下三百户人家为崇高县,这就是登封县的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万岁峰也由此而来。而且,汉武帝之后的历代皇帝每年都来万岁峰上祭拜,祈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宋代诗人楼异在《咏万岁峰》诗中有:“山灵知是真天子,万岁声中第一人。”

我家在大禹路上,步行往东,狮子大头尽现,眼窝深陷、鼻子上翘,脖子短促,大大方方的自西向东雄踞。两公里就到了启毋阙,东看山岭怪石峥嵘,植被浅盖,偏北部被岁月深深拉开了口子,使山涧多了一个源泉。

万岁峰的东脉

由崇福路正直向北,万岁峰下的山崖如四、五位巨人双手抚肚、交头接耳俯瞰众生,评判人类发展的兴衰。

启母石就源于此石的崩蹋、滚落。

一只怪兽吐出“舌头”,嗅闻猎物,真是恐怖之及。

此石伸出“舌头”,恐高的人莫想站起。

遥看山峰兴致正盛,启母阙已在眼前。(待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