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们对杭州西湖生出一睹芳容的向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让黄鹤楼从此名声大噪;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让长安这座繁华古都更添一缕忧愁朦胧的美。

文人总能用自己的诗篇给一座城池、一处景色留下与众不同的文化符号,引发后人的无限遐想。那么,河南作为历史上人们心向往之的中原名地,又催生了哪些不朽的诗篇呢?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渑池,即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当年,苏轼与弟弟苏辙一同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夜宿当地一处僧舍时曾一同在僧舍的墙壁上题诗。多年后,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途中再次经过渑池,想起苏辙在郑州送别自己时所作的《怀渑池寄子瞻兄》,有感于人生,因作诗与之相和。后来,这首诗也演变出了一个成语——雪泥鸿爪。

《莺梭》·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黄莺飞鸣,声似机杼声;洛阳牡丹,花开似锦绣。诗人不禁发出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够织就如此繁盛的花团锦簇的感叹,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诗人心情的愉悦与对洛阳三春胜景的赞叹。

《鲁山山行》·梅尧臣(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在河南平顶山市东北。此诗作于康定元年(公元年)。作者描写了深秋时节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表现出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悠然闲适、为大自然所陶醉的愉悦心情。

《初见嵩山》·张耒(宋)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宋神宗元丰二年()夏秋之交,诗人赴任洛阳寿安县尉,途中舟车劳顿,苦不堪言。而年来二字又反映出诗人的困顿落寞并非这一时,而是数年来皆如此,幸好有青山美景可以让人心胸开阔。日暮时分,风吹云散,数座山峰从云后显现出来,山形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归嵩山作》·王维(唐)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此诗作于王维从长安辞官去往嵩山隐居的途中。诗人通过描写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恬静淡泊、安详闲适的心情。

原来这些诗句都与河南有关,看完别忘了讲给孩子听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