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武术流派中,无疑少林拳,太极拳是最负盛名的两个拳种。有功夫来郑州,在郑州嵩山少林寺看完少林拳,别急距离仅百十公里的云台山还有一场太极拳盛宴来感受。
嵩山少林寺少林拳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嵩岳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孝文帝和十九年(一说太和二十年)兴建。
关于少林拳的源流,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记载,达摩“所创十八罗汉手即为后世少林拳之滥觞”,而年出版的《少林武当考》,经过若干考证,认为是“附益伪妄之说”,“不足信也”,这种争议久无定论。达摩、亦作达磨,全名菩提达摩或菩提达磨,南天竺僧,或云波斯人,后世论述其生平,多从北魏杨衍之《洛阳伽蓝记》和唐释道宣《续高僧传》之说,自宋《景德传灯录》流行后,传说颇多失实,附会日益增多。近世史家对史籍所载达摩“游嵩洛”、“寓止于嵩山少林寺”以及“尝托兹山”等与少林寺有关的事迹,论说不一。
根据《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所记传略和《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所作考辨:菩提达摩于“刘宋时来华”,“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至洛阳,曾瞻仰修梵,永宁等寺。此后,他的行踪不出今河南北部,其卒年当不早于公元年”。达摩在中国创“一乘宗”教派或称“椤伽宗”。“以唐初已很衰微,......文献极少流传......此宗思想亦不可深考”。有关达摩创十八罗汉手及少林拳一说,多出自明代天启四年行世的《易筋经》,存疑很多,不可轻信。
实事求是的论断,尚有赖于史籍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和考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嵩山少林寺僧众传习拳术、发愤武事的记载,最初见于《旧唐书·稠禅师传》。据《秦王告少林寺主教书》和唐裴《嵩岳水林寺碑》所记,唐初,少林寺僧曾帮助唐太宗征王世充,寺僧有功者13人,唐太宗并赐庄田40顷,扩充庙宇,建立僧兵,僧众达多人,少林寺从此进入兴盛时期,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养僧兵后,练武就直接与作战相关连,为少林拳术发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实战能力,不仅练拳术、器械、而且也练马战、步战、轻功、气功等。
寺僧还经常邀请各地武术名家指教,各方武术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经送宝,这样,少林寺实际上已成为全国会武之地,使它有机会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之精华。宋以后,少林武术先后汇纳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韩通的通背,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之长,著拳谱于寺,留传后世。传说在金元时期,觉远和尚西出师,李叟和白玉峰人入寺授拳及气功。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访少林寺传授临互相促进,经过历代研练和总结。逐步发展成为有拳法,器械等多种内容。体系完整、大路精湛的武术流派。 中国名拳之一,历史悠久,流传千年,功夫过硬。攻防严密,具有健身、防身作用,有“少林武术甲天下”之称。
云台山太极拳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太极拳目前较为认可起源是,太极拳创自陈家沟陈王廷。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年,因为太极拳的影响,国务院确定温县为“甲级对外开放县”;年11月,国家体委命名温县为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太极拳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6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并在温县建立“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年7月31日,中国武术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年8月20日,中国政府启动太极拳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年4月,温县被世界华人华侨社团、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联合授予“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荣誉称号;年9月,温县与河南登封、河北沧州一起,被评为“最受全球网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