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故事的主题永远都是正与邪的对抗,不过江湖是个充斥着尔虞我诈的地方,有时候被定义为邪派的人未必真的邪恶,反倒是自诩正派的人也许存在不少伪君子,《笑傲江湖》一书写的就是正邪两道各种明争暗斗,比起正邪之争,正道武林人士之间的勾心斗角更诠释了为何武林是个是非之地。

(令狐冲剧照)

那五岳剑派虽然表面是打着“同气连枝”的称号,背地里却是各怀鬼胎,尤其是华山岳不群和嵩山左冷禅,二人比邪派人士更为邪恶,不过这好歹还是不同门派之间的对决,最为奇葩的要数华山派,这一派之内居然还分成了剑气二宗,二者一脉同宗,却斗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那么这两宗之间到底哪一方的武学理念是对的呢?

一、纷争的起源

之所以武林中会存在各种不同的门派,就是因为存在各种不同的武学理念,如果仅仅只是武学理念上的不同,而非正邪立场的不同,那大可分家,根本没有必要闹得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华山的剑气之争着实是丢人丢到家了。

那么剑气之争因何而起?这还得从那本《葵花宝典》说起。

(风清扬剧照)

当年华山派的岳肃和蔡子峰到福建莆田少林寺做客,二人在哪儿看到了那本影响了后世武林数百年的《葵花宝典》秘籍,之后便兴冲冲的跑回华山准备参悟其中奥秘。

奈何二人并没有读到完整的《葵花宝典》,只是各自读了一部分,原本是想将各自所看的部分凑在一起就能读到完整的《葵花宝典》,结果二人却因对方说的与自己看到的截然不同而心生怀疑,华山的剑气二宗之争便在此时已埋下伏笔。

而到了《笑傲江湖》正篇故事发生的时代,气宗已然战胜了剑宗,剑宗已经被赶出了华山。

二、看似正确的气宗

气宗赢下那场剑气之争的过程还有些令人不齿,他们是将剑宗高手风清扬骗去江南娶亲,以至于剑宗群龙无首才败下阵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气宗的胜利其中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武学理念就是正确的,若他们是对的,又何须将剑宗风清扬给骗走?如果他们是对的,又怎会是风清扬成为华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无论怎么看,似乎都是气宗以奸计获得了一场不光彩的胜利。

(宁中则剧照)

当然,气宗还是有一套自己的说法的,那岳夫人宁中则就提到过气宗的理念。

原著道:“气宗与剑宗的高下,此刻你已必然明白。你这一招固然巧妙,但一碰到你师父的上乘气功,再巧的招数也无能为力。当年玉女峰上大比剑,剑宗的高手招式变幻,层出不穷,但你师祖凭着练得了紫霞功,以拙胜巧,以静制动,尽败剑宗的十余位高手,奠定本门正宗武学千载不拔的根基。本门功夫以气为体,以剑为用;气是主,剑为从;气是纲,剑是目。练气倘若不成,剑术再强,总归无用。”

气宗赢了,当然是她说什么都看起来更有道理了,但这只是气宗人自己的说法,而非旁白,而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是借张无忌的视角提到过自己武侠体系中的客观设定。

三、张无忌道出金庸武侠体系的设定

华山的剑气之争其实就是内功与外功之争,气宗更注重内功的修炼,而剑宗则更在意剑技的提升,也就是更多的打磨外功,可内功和外功真有高低之分吗?

(张无忌剧照)

张无忌是个武学奇才,他的内功和外功自然是都达到了极致,他无需考虑自己是应该更注重外功提升还是内功的提升,不过他在观察赵敏习武的时候,旁白却提到过这么一句。

原著道:“这一次赵敏练招,由鹿杖客在旁指点。张无忌此时已瞧出端倪,赵敏显是内力不足,情知难以速成,便想尽学诸家门派招式之所长,俾成一代高手;心想这条路子原亦可行,招数练到极精之时,大可补功力之不足。”

(赵敏剧照)

张无忌内外兼修,他的评价自然是极具说服力的,金庸以他的视角阐述这个观点再合适不过,宁中则说“练气不成,剑术再强,总归无用”的说法纯属扯淡,乃是她维护剑宗之言,并不客观,而张无忌则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评价他人的习武方式,证明了外功修炼到极致,是可以弥补内功上的不足。

所以无论是剑宗还是气宗,他们的武学理念都是错的,修炼内功或修炼外功并不冲突,他们的纷争反倒是展现了他们的狭隘,也撕开了一些自诩正派人士之人的伪善面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