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即公元年。当时孝文帝建都洛阳,为政治需要,提倡贵族学习汉文化,流行在广大汉族地区的佛教也被皇室极力推崇,在洛阳一带修建了不少寺院。少林寺就是孝文帝为安置来中国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高僧跋陀,下令在少室山下丛林之间修建了这样一座寺院,故名少林。到了北魏孝昌三年(公元年),佛教界里程碑式的杰出高僧、印度人达摩从南方来到少林寺,先在寺院后面的山洞中面壁坐禅九年,然后在这里开创了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禅宗。

少林武功就是僧人们坐禅之余,为活动筋骨,慢慢发展而来的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项目。隋末唐初,因少林武僧帮助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被朝廷所器重,准许少林寺养僧兵五百人,从此少林寺进入了飞跃发展阶段。明朝是少林寺的鼎盛时期,据史料记载,当时少林寺僧“众常三千”,被称作天下第一名刹。然而清朝以后,由于少林寺拥有僧兵,清朝政府放心不下,虽然康熙、乾隆都来过这里对少林寺安抚拉拢,但暗地里却极力限制少林寺的发展,少林寺逐渐走向衰退。

少林寺的磨难还远未结束,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的株连,少林寺被军阀石友三放火烧毁。大火整整燃烧四十余天,一大半殿堂付之一炬、众多文物经卷损失殆尽、寺僧流离出逃,一座千年古刹几乎成为荒郊野岭。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多方努力,这座闻名于世的禅宗祖庭、武林圣地又重新焕发了往日的生机,成为佛教界、武术界、旅游界共同拥有的一颗璀璨明珠。

驱车来到停车场,停好车之后上个坡就可以看到在主干道上有一个很高大的僧人雕像,很多人都会很好奇,这个立在景区大门前的僧人是谁,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僧人的雕像,其实这个僧人雕像是没有什么考究的,他只是一个迎宾武僧。迎宾武僧行的礼正是抱拳礼,抱拳礼多见于习武之人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年以上的历史,是汉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用左手抱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另外武术界中的抱拳礼是由“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加以提炼、规范、统一得来的,并赋予了新的涵义,这是在国内外一直被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礼法。要领是一手握拳,另一手抱着拳头,合拢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与其类似的“拱手礼”①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②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左手掌五个手指指五湖,击左掌的右手四个手指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③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其他内容道教叩拜礼的一种,用于道士、信徒之间见面表示礼貌的一种礼仪。左手抱住右手呈自然抱拳状,左手抱右手意为惩恶扬善、负阴抱阳。

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嵩山少林寺的中央广场,广场正对面就是少林寺的大牌坊,也是景区的检票口,左手边就是售票处,想要真正的到达少林寺的红墙之内,还得再步行十几分钟或是二十多分钟,也可以乘坐景区的小交通,沿途还能看到武校的学生在练武。

好现在就到了少林寺山门前,我们经常说深山藏古寺,一般来说寺庙和道观都是建在山上的,所以我们通常把寺庙面前的大门叫做“山门”。左边的山门叫作”无作门“,右边的山门叫作“无相门”,中间的山门叫作“空门”。我们经常把剃度称之为“遁入空门”说的就是中间的这座门。山门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少林寺三个字,我们仔细看这几个字就会发现,少林两个字是一个人写的,寺字是另外一个人写的。最开始少林寺三个字都是康熙皇帝御笔亲提的,上面有个方形的印章”康熙御笔之宝”六个字。年中原大战中,有个叫潘忠秀的军阀,他把指挥部设在少林寺里面。另一个军阀石友三打败他之后,就一把大火烧了少林寺整整44天,当年这块匾额上面的“寺”字就被烧掉了,后来,我们重建少林寺山门的时候,邀请中国佛会协会会长赵朴初把这个字给补了上去。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少林寺的僧人还俗下山,必须把山门里面的十八铜人打败之后才能下山还俗,这叫做打山门,如果工夫练不到家,打败不了十八铜人,说明你还得留在寺庙里继续勤学苦练。

里面供奉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因为经常笑呵呵的,所以便把他放在殿前,喜迎天下八方来客。不过山门中背立面还有一位手持宝杵、将军打扮的护法菩萨,他叫韦驮,是一个寺院的保护神,其职位和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保卫处长,负责一个寺院的安全。通常我们见到的韦陀分两种,僧人们会根据他拿降魔杵的不同姿态看出寺院不同的性质:单掌柱杵者为子孙寺院,合掌持杵者为十方禅院。一般的子孙禅院不会长期接待云游僧人驻寺修行。

穿过山门我们看到,道路两旁整齐地排列着许多石碑,我们把这里称作碑林;在我们的右侧院子里还有许多石碑,那里称为碑廊,一共保存石碑有块。这些石碑从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佛教方面的经典故事;第二类是记录朝廷官府的封赐及赏赐;第三类是记录历史名人来到这里留下的游记;第四类就是近来才刻立的海外武术同行来此朝拜的石碑。

其中最出名的一块石碑,也就是所有来少林寺导游都会向大家介绍的一块石碑就是这一块石碑。请各位看我们面前石碑上的字,留意落款:金庸。对,这就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来少林寺参观时留下来的。因为参观的游客太多,所以都被触摸的变了颜色。金庸一共有15部武侠小说问世,其中绝大部分都涉及到了少林寺。金庸先生自己曾经亲口说过,在他所有作品中,从没有说少林寺一句坏话。在年4月底,他第一次来到少林,方丈释永信率领众僧为他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迎接礼仪,又赠送给他一本刚刚出版的《少林寺武功医宗秘芨》。书中记载的除了少林寺千余年来秘而不传的一些武功绝技诸如《洗髓经》、《易筋经》之外,还有历代高僧治疗疾病的良方。可能有的朋友会感觉奇怪,医院,怎么还有药方呀?其实,在历史上少林寺代代都有行医的传统,像20年前的方丈行正,就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老中医,在武侠小说中,也往往有江湖中人来少林寺治病疗伤的描述。金庸先生得到此书,如获至宝,当时兴起,提笔写下了这八个大字:少林秘芨,国之瑰宝几个大字。据说这套秘籍售价得上万元。在石碑的下方还刻: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几个大字。这是金庸的14部武侠小说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所作的一副对联。

在金庸碑的右手边还有一颗被人津津乐道的活了有多年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树除了寿命长之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树干上面有一个个如指印般大小的洞,据说这是少林寺弟子苦练功夫一指禅而留下来的,因此有很多游客还做着修炼一指禅的姿势拍照留念呢,哈哈,但是真实的情况好像并非如此,这都是大家臆想出来的,据少林寺僧人说这棵树上的洞本来是虫子蛀得,但却被大家误以为是练武弄的,然后大家就纷纷用手去戳这个洞,久而久之这个洞就越来越大了,后来为了保护这棵上千年的树,于是少林寺就用栏杆把这棵树保护起来了。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少林寺的天王殿,天王殿在年曾被军阀石友三放火烧毁,年按照原来的规模重新修建。前面两位金刚塑像就是我们在《封神演义》中熟知的哼哈二将,闭着嘴的是哼将,张着嘴的是哈将。内侧塑造的即四大天王,在佛教中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山有四个山头,四大天王各驻一山各护一天下。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手持琵琶,护持东胜神州;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手持宝剑,护持南瞻部洲;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手持蛇或赤龙,护持西牛贺州和北方多闻天王,“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手持宝伞,护持北俱芦洲,故名。手持雨伞,护持北俱泸州。四大天王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寺院佛、法、僧三宝,同时还代表风调雨顺的含义。

我们现在看到,两旁对称耸立着两座高大建筑,它们分别是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是一个寺院生活的写照,也是一个寺院的象征,每一座稍具规模的寺院都应该有钟楼和鼓楼。可惜的是,这里的钟鼓楼被石友三烧毁,后来从台湾发现了一幅珍贵的老照片,为重修这两座建筑的式样规格找到了历史依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