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嵩山 >> 嵩山历史 >> 地质角度看嵩山
美丽黄皮肤行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049016.html
一、概况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属于伏牛山脉,东西长约60km,南北宽约20km。横卧中原,巍峨壮观。中岳嵩山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主要由太古宇、元古宇及古生界地层组成,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东西两部分,有72座山峰,海拔在~m之间,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m,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m。这里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构造形迹复杂而清晰(赵富海,)。

嵩山人文历史悠久,《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阐明了嵩山在五岳中的重要地位,也因其奇异的峻峰及宫观林立成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八次驾临嵩山,设置登封县,为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乔凤岐,)。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的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年),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二、地质地貌特征

嵩山山地在海拔~m的中山顶面存在古夷平面,形成时代为古近纪晚期(郭志永等,)。残存的古平坦面包括嵩山岭(m)、玉寨山(m)、五指岭(m)、挡阳山(m)、马鞍山(m)等山顶附近的平坦面。其中,嵩山岭残留面积较大,约1.74km2;玉寨山次之,约0.7km2;其他山峰面积更小,不足0.05km2。

嵩山山顶平坦面的地势是南部较高,向北缓倾,坡度10°~15°。古平坦面上残留着风化残积层,残积层的厚度有由南向北变厚的趋势(郭志永等,)(图1-10)。

图1-10 嵩山地区地貌特征及嵩山群石英岩地层

嵩山地区保存着从太古宙到古元古代较为完整的结晶基底,且出露较好,主要有新太古界登封群表壳岩、TTG片麻岩,古元古界嵩山群石英岩、基性岩墙群等。沉积盖层主要包括中—新元古界五佛山群和之后的沉积岩系(胡国辉等,)。

嵩山地区清晰保存了嵩阳运动(2ma)、中岳运动(ma)、少林运动(ma)3次构造运动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界面及其构造遗迹,反映了地壳隆升、剥蚀、夷平、沉降、再沉积的过程。在嵩山南坡,嵩山群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登封群不同层位上。新太古界登封群以片理构造为特征,而新元古界嵩山群以折劈构造为主,不整合面记录了嵩阳运动(宋义东等,)。中岳运动是发生在距今ma前,导致马鞍山群底部砾岩层不整合覆盖在嵩山群和超覆于登封群之上。少林运动为发生在晚前寒武纪的一次构造运动,寒武系底部砾岩系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五佛山群或超覆于古元古界、太古宇之上。

三、地质意义

从距今ma前嵩山地区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与酸性岩浆侵入形成花岗绿岩系结晶基底到如今嵩山的地质地貌,嵩山地区的地壳演化历史,为追溯大陆地壳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佐证。

嵩山地区出露了ma以来新太古代、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沉积相种类较齐全,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由古元古界嵩山群开始,不同时代地层中均保留大量代表性生物化石,包括叠层石、藻类、软体类、节肢类和腕足类、三叶虫、苔藓虫、有孔虫、介形虫、海绵等动物化石及节蕨纲、真蕨纲、种子蕨纲、石松纲、科达纲等植物化石以及古人类遗迹,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进化汇集了实物资料(梁会娟等,)。

本文选自《中国地质之旅》(?点击蓝字即可购买),李江海等编著;

如需购买图书,欢迎添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