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井在哪里?沿着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区一路行至西南方向,但见该村局促坐落在大山褶皱里,孤悬深山,四向苍茫。
这是几年前的西井之行给记者留下的印象。尽管不能说是穷山恶水,但也绝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花源。一条小河从山缝里硬生生挤出一条通道,从村中蜿蜓而过,冲积出了一块块弹丸大小的盆地,高低错落地“纠缠”在一起,成为村里的主要农耕区。
山里人最能吃苦。但由于没有路,使得村里一直摆脱不了贫困的窘境:“刀耕火种”,运出去的还没有烂在地里的多;做旅游,山路崎区、无人问津……人们曾这样形容西井:“土墙房,半年粮,有女莫嫁西井郎。”
饱受无路之苦的绝不仅仅只有一个西井。深藏大山腹地的淹子岭村、“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常家溜村和朱家坡村……沿线村民对修建公路的渴求望眼欲穿。
修路!要修路!
嵩山1号大道
年3月,当地干部群众决定围绕“交通+产业”,以“一轴两廊三大板块八大项目”的规划框架全面实施嵩山“1号大道”建设。
5月,全长66公里,以仲临路为轴,由环山路段“天虹路”和顺河路段“玉带路”两部分组成,总投资1.5亿元,涵盖沿线31个原建制村的“1号大道”以飞一般的速度全面超额完成,创造了“高山之上村村通”的奇迹。
既然“僻”是致穷的原因,那么“通”就是治穷的手段。
见效最快,获得感最直观……伴随着一条条宽敞平整的生产路伸向田间地头,“1号大道”建设凭借其强大的近因效应,迅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不仅极大方便沿路群众通行,也为村民们买卖农产品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
如今,西井村的主打产业“两桃一瓜”等农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自从1号大道修起来之后,下雨不用踹泥湾,晴天不用一脚土,大车都能进来了,直接在地头上做交易!”谈起村里的变化,朴实的西井村村民聂荣利笑的格外开心。
嵩山1号大道周边风景美如画
通往山外的道路如此,村子里面的道路更讲究。
今年以来,临朐按照全域“一个大花园”的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绿满城乡、秀美临朐”专项行动和农村“户户通”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嵩山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面子颜值高,里子家当足”的镇域大美格局——
天虹路两边的大道,全是高等级的沥青路;通往各个景点的山路,是“高大上”的木质栈道;背街小巷,清一色由水泥铺就……沿村道拾级而上,可以登上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眺望,远山近岭尽收眼底,嵩山水库涛声约若,清风可饮,顿时让人忘记今夕何夕。
潍坊海拔第一村淹子岭村便位于天虹路沿线上。1号大道贯通后依托当地独特的高山自然景观,招商引资建设了山东省第一家高山房车露营基地。道路的建成给淹子岭村带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也带来了滚滚财源。
“我们村的特产黑小米过去种上没有要的,3块钱也卖不出去,现在的黑小米每斤卖到10元。”村支书国成勤说,佛手瓜过去拉不出去,几分钱一斤,如今佛手瓜每斤卖到一块五六,一亩地换万把块钱不成问题。
其实,受益于这条路的,岂止一个淹子岭村。
天虹线两侧青山、绿水、百花随处可见,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自驾游带来的“后备箱经济”让沿线村民们的黑小米、土鸡蛋等土特产供不应求,而沿线村民宿产业突飞猛进,更是借了1号大道建成通车的东风。
据统计,仅十一小长假期间,嵩山“1号大道”建设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超过万元;极大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渠道,沿线近二分之一的农民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公路建设释放出巨大效应,一举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天虽宽,不润无根之苗。”以更高定位谋划发展,嵩山创新性把路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融入到“旅游+生态”“旅游+文化”等业态中综合考虑,助推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建设,为群众脱贫致富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1号大道周边的“美丽经济”已经起步:黄谷村的老石屋,淹子岭村的大房车,暖水河村的龙潭湖公园……各具特色、富有历史底蕴的项目,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流连忘返。来到这些景区,不仅可以夜宿美丽山村,看星星看月亮,还可以绿道骑行、河塘垂钧、果园采摘、农事体验,不亦快哉!
如今,藏在深山褶皱的小乡村正在一步一步完成蜕变,一幅“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的“富春山居图”也正在嵩山大地徐徐开启!(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谭佃贵通讯员刘明志刘瑞华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