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佛教圣地,名山名寺遍布全国各地,数不胜数。说起中国的名寺人们首先会想到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嵩山少林寺等名刹,殊不知在山东济南泰山脚下有一座千年古寺灵岩寺,它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多年的历史。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列其首。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年4月拍摄于山东济南。
灵岩寺初建于东晋,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列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古木苍翠,怪石林立,殿宇峥嵘。灵洞曲涧、青峰翠峦环绕着古刹精舍,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灵岩寺内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
灵岩寺所在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泰山的支脉之一。灵岩寺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为一睹这千年古刹的风貌,一大早我们就来到灵岩寺。在寺前有一广场,在广场正中间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写有“大灵岩寺”几个字,看得出这碑已经历史悠久,经过几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淋,碑上字的颜色有些退去,但更显古朴与厚重。
进入寺内首先来到的是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法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
走过“聚善”桥是“二山门”,又叫天王殿,殿内塑有护法四天王。中国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像,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
天王殿外竖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很多石碑上雕有龙纹,看得出这应是皇家所赐。
在天王殿两侧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建筑古朴而又庄严,宁静而又肃穆,彰显着寺院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佛教底蕴。
再往里走,正中间就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元-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古代劳动人民的超凡的艺术才能。也许是我们来的比较早,大批游客还未到来,寺内比较清静,几位僧人正在大殿前交流佛学。
说起樱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樱花,热爱它那瞬时灿烂、瞬间凋零之美,让人感叹,让人惊艳。大殿前这个棵樱花树经过宁静的一夜,白里透粉的花瓣经过一夜的飘落已把大殿的平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
也许你会觉得日本的樱花最美,但这里的樱花就是为灵岩寺而生,苍劲的树枝,雪白的花朵,古朴的寺院,还有那清修的僧人,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在我看来这样的樱花是生动的,有灵性的,这才是我心目中最美樱花。
在大雄宝殿的北面有一五花殿遗址,又名五花阁,宋景佑(—年)年间所建,由琼环长老创建,明清时重修,后毁于火灾,现在只留下基石部份。
据《灵岩志》记载:“阁架两层龟首四出,备极精工,前人称为天下第一”。该殿全为石料砌筑,现存八棱石柱及复莲柱础,为宋代遗物。
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叫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
进入殿中,在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左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在大殿内有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厘米,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堪称一绝。
出千佛殿往西走,有一座宝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也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辟支塔建于唐朝,宋重建,距今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身为青砖砌筑,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
这里是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它与少林寺的塔有所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
灵岩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寺中古木参天,鲜花烂漫。在文革时期因是空军仓库,所以寺内的泥塑等未被破坏,寺庙得以完整保留,给后人留下了这珍贵的古迹。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