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儒、释(佛)、道三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历史不断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概念。从早期魏晋南北朝的三教连称,虽然彼此独立,但还是互有影响,这是三教合一的萌芽期。唐宋之后三教有了意识形态上的融合,开始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但此时还不算真正的融合,三教彼此还是独树一帜。真正的融合是在元明清时期,特别是在明朝发展之后,才真正算是三教合一。明朝时期,太祖朱元璋就首开三教合一之风气。之后成祖朱棣靠靖难之役登上皇位,期间得到佛教僧人姚广孝的帮助不少,所以即位后,对佛教多有佑护。不仅如此,朱棣对儒、佛、道在观念上的融合也做出过贡献,他在位期间命人编纂的《为善阴骘》一书,就通过“阴骘”的观念,来向民间传达行善积德之风,这也是三教趋于融合的表现。明朝真正把三教合一融合在一起,并让其广为流传的,就要属心学大师王阳明了。王阳明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引入佛和道的思想,融会贯通之后创立心学,他心学中的核心内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不仅影响了整个明朝晚期的文化,一直到如今还是非常有用的思想。上文说的是三教合一的发展历史,三教荟萃在明朝得到繁荣发展,那么在中国,有没有一个三教荟萃之地呢?答案肯定是有的,这个地方就是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位于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登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嵩山少林寺本身就是佛教圣地,早在几千年前达摩禅师就在少林寺传授禅宗,少林寺后来也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代表。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儒家和道家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宋代大儒程颐、程颢、司马光、范仲淹等都在此讲过学。这里有目前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许多知名道士都在这里主持过道场。《三教圣像》少林寺还有一些关于三教合一的碑铭,《三教圣像》就是比较早的一个。碑铭刻于年七月,碑上线刻了三个人物,分别是佛教的释迦牟尼,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画像由僧人祖昭所绘,画像上部还刻有唐肃宗李亨皇帝撰写的《三教圣像赞》文。碑铭以赞和图的形式来阐述三教合流的思想。除了《三教圣像》,少林寺还有个更被人熟知的碑铭,就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铭上有一幅很重要的画,就是“混元三教九流图”,又被称作“一团和气图”。碑铭刻于嘉靖四十四年(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混元三教九流图赞》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佛教、儒教、道教,九流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九种流派:墨家、农家、医家、名家、法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学术上的各种流派,对各个流派、行业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提倡更多的是平等,并没有贬低之意。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三教九流”往往被用作贬义词,因为“九流”被分为上、中、下三等,泛指各行各业,“下九流”就成了“不入流”的代名词。这些也都是文化历史演变的一部分,我们当作了解就可以。混元三教九流图,从正面看,光头盘膝而坐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单从左边看,戴儒巾屈身站立的是儒教创始人孔子;单看右边看,发鬓带簪,屈身站立的是道教创始人老子。图画中间双手所拿的画卷是九流图。图中三教圣人以“头饰物”作为区分,其余部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准确表达了三教一体的深刻含义。这种将不同宗教人物画像绘在同一方碑上,全国仅此一例,弥足珍贵。这也反应了少林寺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融通三教、汇合百家的博大襟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25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