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晚年时隐居于终南山,留下不少诗描绘及周边的风物。而在隐居终南之外,他也曾在河南嵩山隐居过。这首《归嵩山作》便作于其贬官济州后,归隐嵩山之时。
当然,王维此次归隐嵩山,并不是真正彻底的归隐,其诗也还不如后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完全超脱与禅意深深,但从中亦能看出王维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诗歌特点。
细细读来,从中亦可品出陶渊明诗歌的风味,尤其中间两联,写得很妙,也很美,令人读之心静。
《归嵩山作》唐·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归嵩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流水萦绕着草木交错的沼泽地,车马则一派从容闲适的样子。薄,在此意为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丛生,清流映带左右,车马闲闲,开篇即是很闲适的心境。
我们后来一般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在诗人眼中,此时归去,眼里所见的一切,自然的无生命的,都仿佛有了生命,都含了情。那弯弯曲曲的流水与暮色中倦飞的禽鸟仿佛都对我有意,与我相约结伴归家。这两句是非常清新明快的。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鸟儿厌倦漂泊时知晓在日暮时分归家,这不正是与我一样吗?诗前四句书写的都是归去时自如自适的景与情。
到第三联时,写景用词有了变化,一个“荒城”,一个“古渡”,再加落日撒满秋山,让这轻快明净的山水也染上了秋意的萧瑟苍凉。这一联,见诗如见画,王维在十字间便勾勒出了一幅背景宏阔的画卷,其写景如画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然则品味此景,亦可以想见其心情由此前的全然闲适染上了一点寥落。
落日满秋山而在最后一联,其情感再度转变,由寥落转而为恬静淡然。遥远的嵩山下,归去且闭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