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想把咸阳建成为帝国最神圣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实现神权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合一。
如果把咸阳看作是一个圆心,那接下来,秦始皇就该放大视野,把帝国的神圣性、合法性辐射到整个疆域。
但秦帝国的政治中心咸阳,并不是当时人认为的天下中心。
咸阳在关中,在中原人的眼里,它是偏西面的。
这里说的天下不是我们今天所想的天底下的那个实实在在的领土范围,而是古人对于世界的想象。
在秦始皇的时代,一般认为天下的中心区域,就是五岳,五座山围起来的这片区域。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这片区域就是天下的中心区域。
一个政权,只有处在这片区域内,才具备正统性。
今天的五岳是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秦始皇时代的南岳衡山,在今天安徽的霍山,而不是湖南的那个衡山;北岳恒山,在今天河北的曲阳,而不是山西的那个恒山。
大茂山是秦始皇时代的北岳,霍山是当时的南岳
而秦始皇的都城咸阳呢,比五岳里最西边的华山还要靠西,根本就不在五岳圈子里。这样一来,别说帝都不是神圣的中心,甚至连帝国本身的正统性都会受到天下人的质疑。
为了实现以咸阳为帝国中心的思想,秦始皇直接抛弃了五岳的传统,他重新画了一个范围。
把名山大川体系化,有助于建构一个整体的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伴随着内与外、华夏与蛮夷的纠葛。
就是说,华夏在内,蛮夷在外;华夏代表文明,蛮夷代表野蛮。
文明当然比野蛮优越,那华夏当然比蛮夷优越,中心当然比外围优越。
处在这个圈内的人不见得都有合法性,但是不在这个圈内的人肯定没有合法性。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就讲,夏商周三代的中心区域都在河洛之间,也就是今天河南中北部、山西西南部这一片。
它最中心的点就是洛阳,中岳嵩山就在洛阳附近。至于其他的四岳,则分布于这片区域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这片区域,就是历代圣王们统治的中心区域,也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成为王朝正统性的地理标志。
因为这个圈子的内与外,是华夏与蛮夷、文明与野蛮的区分,所以这种正统性可以称之为文化正统性。
秦始皇虽然用武力兼并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但不在华夏圈外,不具备文化正统性。
秦始皇为解决这个问题自创了一个新体系。
他总共定了十二座名山、六条大川,作为帝国最高等级的名山大川,重新圈定天下的中心区域。
这样的大手笔,隔了两千多年,我们都不得不感慨,只有秦始皇这样的英雄人物敢做。
秦始皇新搞的这套山川体系里面,十二座名山中,有七座都是在原来秦国的境内。
六条大川中,有四条是在原秦国境内,两条在其他的东方地区。
整体来看,秦始皇的这个新体系,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把秦国的政治中心关中咸阳摆在了优先的地位,而且,把天下的中心从洛阳附近转移到了关中。
秦始皇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把这个圈画得更大一些,而且,向西偏一点,这样秦国就处在了中心的位置上。
秦始皇新定的名山有十二座、大川有六条,符合“数以六为纪”的德运特征。
这个新的名山体系,体现着帝国的德运,体现着他所秉承的天命。
就是说,秦始皇把他统治的天下跟他秉持的天命,通过这些数字关联在一起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