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http://m.39.net/news/a_5291513.html

▲北岳行宫大殿(照片由完颜长义先生收藏并提供,此为唯一一张存世的北岳行宫大殿图片,大约拍于年)

相传,今日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留王店村“纸坊镇第五初级中学”校院内,原有一座气势恢弘的金代建筑宫殿,即所谓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第四子金兀朮(完颜宗弼)南征时,在汝州所营修的一座前线指挥部——北岳行宫,俗称北岳庙、北爷庙或背爷庙等,后来演变为完颜氏家庙。民国时期,北岳行宫曾一度被佛徒占据,有方丈、和尚常住管理。北岳行宫由于历史原因,在方志里很少见到详细记载,一直不被人们所知。年,院内数十通石碑被拉倒,拉走做铺石轨道、修桥之用,其余埋于地下做根脚石。北岳行宫主要建筑北大殿——“府君殿”(一说“北岳爷殿”),也于年被毁,殿内神像如今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任凭风吹雨淋。

▲北岳行宫大殿遗址(毁于年)

年9月25日,汝州文化爱好者刘占江、陈素贞、张建庄、栗留峰、李丙臣等一行到现场调查,从中发现北岳行宫现存仅鲁班殿三间、大殿(府君殿)建筑基础遗址,以及大型青石柱础七个、碑座一个、残碑两块等。其中有三个大型青石柱础被放弃在学校院内东墙根处,一块古碑用于大殿过门石还在原址未动,但碑上大部分内容已被人踩踏的模糊不清,只能免强辨出“社首”“督工”,以及部分捐款人名字等。9月28日,又在北岳行宫西北之完庄村一户完颜氏家里,发现一块《至元壬午十月吉日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完颜正叔重修北岳行宫之记》残碑,对北岳行宫的建造年代提供了可靠证据。

▲现存的北岳行宫西偏殿——鲁班殿

椐完颜三坤老师主编的《大金后裔——完颜姓》一书介绍:北岳行宫始建于年,由金太祖四子——完颜宗弼亦名金兀朮所建,曾于元朝至元十九年(年),也就是说在前被金兀朮第七嫡孙完颜正叔重修过(证据为《至元壬午(年)十月吉日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完颜正叔重修北岳行宫之记》:“汝州距城二十里有北岳行宫,屋老畿压,士农以无庇,神不安灵。予少贱时一经此祠下,见之悚然,祈祷曰:使予有寸进,当撤神宇而新之。自是神之相之,所向无前,王师南征,得以勋名,自见蒙福屡是,口以参行中书省事,岁在辛巳七月,乃捐赀聚工,一新庙像,以报隆施,予亦不负于神矣。······”),原占地面积二十余亩(庙产证尚存于完颜氏后人家里),座北向南,分设中门、东门、西门。大门两侧分置四尊雄壮威武的石狮,门内设有卷棚,建有中大殿、后大殿、天王殿、财神殿、火神殿、送子殿、鲁班殿及东西廊房等,共有殿宇44间。

▲北岳行宫大殿过门石(旧碑)及房基

整个行宫设计构思精巧,建筑群布局合理,殿宇建筑雄伟壮丽。尤其是后大殿为北岳行宫最大建筑,具有典型的金元风格。它坐落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整座建筑造型古朴雄伟,木柱斗拱,飞檐挑角,似展翅欲飞。面阔进深三间,殿顶为单檐歇山式,殿面覆盖灰色筒瓦,正脊饰琉璃宝珠火焰尖,两端饰琉璃鸱吻,四挑角各置力士一躯。整个大殿的木质结构是金代工匠们遵照力学原理搭建起来的,结构严谨,放置适当,每一根梁柱,每一垛斗拱,皆规范一致,卯榫协调,整个大殿显得庄重威严。自古传说北岳行宫曾有“金鸡叫门”、“四狮一眼井”、“八柏群杨”等绝妙景观。

▲从上往下:大金店南岳庙府君殿、风穴寺中佛殿和留王店北岳行宫府君殿三殿对比图,传说均为同一时期由金兀朮所营建

对汝州风穴寺中佛殿与大金店南岳庙府君殿和留王店北岳行宫府君殿三处建筑的基础、台基、墙体、大木结构和屋顶的营造特征、建筑风格分析,以及由完颜长义先生提供的照片对比,印证了汝州风穴寺中佛殿与大金店南岳庙府君殿(已证实)和留王店北岳行宫府君殿(已证实)一样均为金代建筑无疑,均系像完颜氏族人所说的金兀朮所建的可能。它们对于河南地区金元时期宗教建筑的营造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型制及案例。

那么登封地处中岳腹地,为啥又偏偏又建有南岳庙呢?相传,当时金兀朮统兵南侵,攻占了汴京,占领了中原地区,并把金店改名为“大金店”。但进兵到江淮一带时,遇到了岳飞、韩世忠等所帅的宋军的顽强抵抗,金军一时难以灭宋。年前后,金兵南进屯兵汝州期间,为了却占领中原心愿,认为金国五岳有其四,唯南岳未达。由于南宋王朝的议和,金兀朮下令在驻地大金店老街北侧将一座小庙按金人风俗改扩建成了南岳大庙,在庙内大殿门首题“位配南岳”匾额,以此弥补占领全国五岳的雄心。

▲暴露在北岳行宫大殿遗址上的神像

关于留王店北岳行宫的由来,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期,本人带着种种疑问,电话询访了完庄完颜氏后人完颜占听先生。他说,在很久以前他祖上世代就口口相传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在多年前,金兀朮亲自帅军南下攻宋。当时正值八、九月份,当军队打到黄河边时,看到滚滚的黄河时束手无策。这时看到河岸边有一小庙,便躬身拜神许愿。没过几日天气果然骤变,河水一夜结冰,于是,让金军将士背着“府君”一起顺利渡过黄河,向中原挺进。当金军拿下战略要地汝州一带以后,便以汝州纸坊完庄一带为根据地,痛击宋军。之后,便在完庄村东南不远处按照金人的建筑风格营建殿宇,供奉“府君”并兼做军事指挥部。后来由于战事平息,行宫失去了军事作用,逐渐演变为专门供奉神灵——“府君”的完颜氏家庙。

▲现存的北岳行宫大殿柱础

关于北岳行宫为金兀朮所建的说法可能是事实,就其名称而言,“行宫”即是皇家出行的居所,朝中的官员,即使权利再大也不能建造“行宫”。金兀朮是金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世称四太子,他是有权利建造行宫的。况且汝州是宛洛大道上的重镇,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宋、金划淮(河)为界后,汝州即成为金国南部边境的要冲,其战略意义重大,在此修建北岳行宫(前线指挥所),也在情理之中。

▲北岳行宫大殿台阶,传说此处为大墓冢墓道口

关于北岳行宫的建造时间,不少研究者认为:应该是在皇统二年(年)以后,这与完颜三坤老师主编的《大金后裔——完颜姓》一书上所说的时间相吻合。因为,在皇统二年二月,金兀朮朝京师,兼监修国史,宋主遣使进誓表,划淮为界。因保住了河南、陕西功勋甚著,熙宗赐金兀朮人口牛马各千,驼百,羊万,仍每岁宋国进贡内给银绢两千两匹。金兀朮表乞致仕但熙宗不许,优昭答之,所职如故,并赐以免死金券。此时金兀朮开始为退休作打算,选择了土地平摊而肥沃,又有亲族聚居的汝州完庄村为家,以营建前线指挥所——北岳行宫的名义,做为后来自己退休后居住的宫殿。所以,金兀朮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可能营建北岳行宫,既有建造时间,又有建造的条件,这样似乎符合情理。

▲北岳行宫大殿过门石上刻有“督工”“社首”及捐款人姓名

金兀朮当年修建行宫或前线指挥部,久之便把河南省的金代完颜氏遗民及眷属安置于此,其主要目的是看护行宫和督守大金南疆。居住地取名完庄,至今仍有多口金兀朮后人生活在这里。由于历史原因,纸坊镇完庄完颜氏后人一直对外宣称自己为汉族。改革开放后,国家施行宽松的民族政策,于年通过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大部分完颜氏居民恢复了原来族性——满族。现北岳行宫西北角米处(完庄村旁)有一巨冢,相传为完颜氏家族墓地,其祖先金兀朮、完颜正叔等亦埋葬于此。

▲被遗弃在学校角落里的大型柱础,是不是很像金代造型?

如按完颜占听先生所说:留王店北岳行宫大殿祀奉的是“府君”的话,那么所谓的“府君”到底是哪位神灵呢?

查“百度百科”得知“府君”一词注解,其义有三:一、旧时对曾祖或父亲已故者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于碑版文字(碑文)。二、旧时对神的敬称。三、汉朝时期郡相、太守的尊称。从以上解释分析,首先可以排除第三项,而第一、第二个项应该可能性较大。即金军过黄河背的是神像,或者是金兀术祖先的牌位、谱牒,再或者是遗像等神圣之物。

▲现存《至元壬午(年)十月吉日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完颜正叔重修北岳行宫之记》残碑

据史学家考证,五岳制度始于汉武帝,隋以后遂成定制。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初称北岳神,周礼视为五岳三公,以公侯待之。到唐初时期,北岳又被称为北岳府君,从唐朝中期开始,朝廷开始给五岳加封,其中唐玄宗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真宗封北岳安天王为“北岳安天元圣帝”,元朝封北岳为“安天大贞元圣帝”······。

▲清道光廿年《直隶汝州全志.祀典》记载:“北岳庙,在安乐里留王店,创修无考,元至正年重修,见碑记”。

综上所述,留王店北岳行宫或北岳庙大殿祀奉的所谓“府君”神灵,应该有两种可能:一是同恒山北岳庙一样,祀奉的是北岳之神——北岳府君(即元朝时被加封的“安王大贞元圣帝”)。二是金兀术祖先的牌位、谱牒,或者是遗像等神圣之物。此亦与“百度百科”关于“府君”一词的解释基本吻合。至于有传言说是金兵背着神像过黄河来到汝州的,应属附会之言。试想当时金兵与宋军在进行你死我活的残酷战斗中,把沉重的神像从黄河北岸一直背到多里地的汝州,这可能吗?

近期,笔者无意中从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巩先生口中得知:留王店北岳行宫大殿后面(现教学楼下)为大墓冢,垫脚石处为墓道口,大殿为享殿,专门供奉完颜氏祖先的地方。再问如何得知,他只说40年前已知,然后便有意转变话题,则避而不谈北岳行宫大墓冢发现的具体细节,更无法得知当年他是否也进去过。

▲北岳行宫平面图(完颜长义先生提供)

关于北大殿所祀奉者是何神灵;为什么名字即叫北岳行宫,又叫北岳庙、北爷庙及背爷庙;大殿后面是否真是一座像民间传说中的大墓冢?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完颜氏后人均有说明,民间口碑广为流传,但终因年代久远,且现存文献资料缺失且缺乏研究,至今难以判定,不敢妄论。

以上是近期在探讨北岳行宫历史过程中,收集整理出来的结果。本人不涉考古,更无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水平,难免会有不少不妥之处,望请相关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同时,还望史学家们去破解这些历史之谜吧!

(注: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