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造像,古称夹苎造像或干漆造像、脱胎漆器造像等,是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的发展。这种技艺始于汉魏,成熟于晋代,盛行于唐时。中国漆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脱胎漆器与铜器、瓷器同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三宝”。其广泛适用于佛寺,道观,地方庙宇,祠堂等,工艺复杂而精细。
一、制作泥塑的步骤分为:备好泥料、搭制骨架、堆出大型、塑造造型、成像保护。
二、生漆脱胎的步骤分为:
1.备漆调漆:调到晶莹剔透却又不失粘稠感。
2.上漆裱褙:以生漆反复涂抹于泥塑模型之上,第一层漆叫做底漆。底漆贴上以裁剪好的夏布,绸布等物,每贴一层需得上一次乃至三次生漆。使其完全粘合在泥塑上,如此逐层裱褙。当厚度达到3-5公分时便可停止裱褙,这时需上两道漆灰料,起到保护的作用。
3.掏泥脱胎:掏去泥巴,脱去内胎而保留外表的生漆裱褙胚模。
4.打磨:使肧膜细腻光滑,然后再次上漆,并贴上花纹装饰品。
5.鎏金着色:打磨且均匀、上完漆贴完花纹装饰品的作品进行着彩上色,以祖传鎏金工艺进行鎏金处理,使之闪耀金辉。
6.成像保护:做好的佛像需用透明塑料薄膜包好。
主要特征:
1.莆田各地保留着大量的古代佛像神像塑像,如广化寺、梅峰寺采用传统脱胎造像的佛像,是历史文物的实物见证,能证实不同时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2.林胜标的佛像艺术风格,深受我国佛教艺术发展史的影响,佛像容相丰满、仪态端庄,造型之庄严妙相、手法之飘洒细腻、工艺之精美绝伦体现了中国一流的佛像艺术和闽派脱胎造像风格,具有鲜明的民俗宗教文化特征。
3.兴胜工艺公司脱胎造像技艺与宗教精神完美结合,使之成为传播宗教文化的一种艺术载体。
重要价值:
1.林氏家族历代从事宗教造像艺术,秉承虔诚宗教意识,竭力在传神、造意上下功夫,在艺术的内在美、形式美上做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对不同造像所赋予不同的艺术表征,是研究历史、民俗、宗教的实物资料,可以鉴定出莆田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状况,维系地方史等,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3.兴胜工艺公司已建立科学的传统工艺保护体系,具有传承保护的能力,所以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林氏脱胎造像第四代传承人林胜标,当代艺术家及生漆脱胎造像技艺代表性传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致力于大型佛像,生漆脱胎精品佛像的研究开发及设计制作。曾先后参与主持了河南嵩山少林寺、河南法王寺、湄洲祖庙、北京居庸关、荆州博物馆、章华寺、玉泉寺、南山景区等全国各地古寺庙、生漆脱胎佛像的修复和制作工程。其代表为世界第一青铜立佛,总高米,像高米,法相庄严,气质恢弘、大气磅礴。
兴胜工艺公司脱胎造像技艺在东南亚和港澳台具有相当的影响力,随着社会发展旅游业的兴盛,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情激增,故应加强本项目传承力度,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
本文作者:林成彬
附:作者简介
林成彬,生于年8月,福建仙游游洋人。莆田市群众艺术馆原副研究馆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群文学学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华佛教艺术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退休之后,担任莆田学院工艺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莆田市传统手工艺商会秘书长、《莆田市工艺美术志》执行主编。
成彬从事文化工作四十多年间,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先后参与编写或独立撰著出版的书籍有《美丽的兴化湾》《兴化揽胜》《九鲤湖的故事》《妈祖的传说》《农村文明论》《兴化烹调》《中国城市丛书:莆田市》《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国曲艺集成福建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福建卷》《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福建卷》《中国民间谚语福建卷》《莆田非遗:保护与传承》《妈祖信俗》《美丽的兴化湾》等二十多种。其中《妈祖的传说》《农村文明论》获省对外宣传图书奖、社科图书奖,《莆田非遗:保护与传承》获市社科图书一等奖。
图中人物林成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