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之名,由来已久。
尧舜时期,部族大多生活于西南,远在中原的嵩山对部落而言,是“外”。人们自部落遥望嵩山,发现嵩山整体呈方形,故称嵩山为“外方”。
《诗经·大雅》中说:“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到了夏朝,嵩山成为属地,其巍峨高峻的宏伟之姿令人仰望,故嵩山又被叫作“嵩高”。
直至东周,嵩山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那时,它被称为“中岳”。
《史记·封禅书》中,对此作了详细阐释:“昔日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人们认为,天地之间最为居中的位置是权力的象征,因此,中岳嵩山深受帝王的青睐。
如汉武帝礼登嵩山,封“万岁峰”,建“万岁观”;如乾隆皇帝游历嵩山,登上峻极峰,留下千古诗篇。
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嵩山从古至今都不缺“追随者”。
当年,武则天在嵩山石淙河宴饮群臣时,写过一首诗: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三山十洞”写的是嵩山的奇峰异洞;“玉峤金峦”指的是嵩山的诸峰挺拔。
由此可见,武则天对嵩山有十分喜爱。
她曾打破古代帝王在泰山封禅的传统,选择登嵩山封禅。
她在主峰峻极峰上投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枚金简,改年号为“万岁登封”,改嵩阳县为“登封县”。
世人惊奇,嵩山究竟有何种魔力,让武则天也对其另眼相看?
或许《中岳嵩高灵庙碑》上的一句话可以解释:
“严严嵩岳,作镇后土,配天奉化,总统四旅。”
宇宙万物唯有地可以配天,天地之间唯居中得以统帅四方。位于“天地之中”的嵩山,包藏万千气象,承载着一代女皇对未来的种种希冀。
汹涌的时光洪流造就了嵩山的巍然耸立。
太古宙时期,嵩山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直到距今约5.4亿年前,在激烈的地壳运动下,嵩山的基本格局才就此定型。
与此同时,巍峨的秦岭、峥嵘的太行山,还沉寂在海底,尚未苏醒。
它是欧亚大陆板块中,最先露出海平面的陆地。不管是23亿年前的“嵩阳运动”,还是1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它都紧紧地扎根于中华大地,不曾被撼动过。
漫长的岁月流转延续了嵩山的文化传承。
早在夏朝,这里就被选为都城。而西周初年所铸造的“何尊”之上,也有铭文记载,称周公(周成王)到嵩洛地区的“中国”来建都。
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法王寺在此创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也于此地孕育……佛教文化经此发展,愈加丰富而灿烂。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中原地区最大的古建筑也坐落在嵩山之上,成就了神圣不可侵犯的道教圣地,流传着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如今,时光留给嵩山两份礼物,一份奇险俊秀的复杂地貌,一份神秘莫测的悠久古迹。
嵩山共有七十二座山峰,主体被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太室山绵延不绝,少室山奇巧挺拔,两座主峰隔溪而望,将古城登封拥入怀内。
人们热衷于登嵩山、赏奇景、寻古迹。而嵩山境内,首屈一指的当属少林景区。
少林景区自然景观奇特,融汇了三大造山、造陆运动,分别是嵩阳、中岳与少林,其时间最早可追溯至前寒武纪时期。在扭曲斑驳的岩层间,我们依稀可见嵩山当年的气势巍峨。
是怎样的力量,才能成就嵩山如今的险和峻?我们无从得知,但从琳琅满目的历史古迹中,我们能感受到少林景区的人文荟萃。
这里聚集了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塔林,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被称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名扬天下,其传承的少林武术成了中华瑰宝,被世人所熟知。
当然,不仅仅是少林景区,拥有庞大建筑群的中岳景区与坐拥太室山最高峰的嵩阳景区也同样令人惊叹,以至于流连忘返。
就如同徐霞客在游记中写的那样:“自翠微以上,连崖横垣,列者如屏,屏者如旗,故更觉岩岩。”
我想,这辈子如果不去一趟嵩山,感受嵩山的嶙峋险峻,那将会是一种遗憾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