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玉顺映象网快讯(记者王邵怡/文邱琦/图)9月16日,嵩山论坛年会在登封开幕,世界多元文化的学术代表、海外华文媒体的60余位嘉宾再度聚首,围绕“成己成人:共建天下文明”主题,展开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新的对话。近年来,儒家文化走出了国门,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而在共建全球文明的过程中,儒家文明如何不断自我完善,如何在全球文明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玉顺在本次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儒家提出“成己”、“成人”、“成物”黄玉顺介绍,儒家文化有一个重要传统,即“成己”、“成人”、“成物”的顺序,“成己”是“成人”、“成物”的先决条件,首先“成己”,而后“成人”,才能进入“成物”阶段。而何为“成己”、“成人”、“成物”?他解释道:对于儒家文明来说,“成己”意味着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这个主体不仅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具体到黄玉顺的观点上,就是需要儒家文明首先进行自我完善。“成人”意味着成就他人、完善他人、使他人成为新人、完人。在现在的时代中,则是完善其他文明。“成物”意味着与创造万物、创造世界,即与其他文明一起共建全球文明,这是时代的要求。儒家文明需要帮助全球文明“成人”、“成物”那么,对于儒家文明这个主体来说,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黄玉顺说,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做是一个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时代,因此,儒家文明应该不仅仅被视为汉族的文明、中国的文明。“全球文明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人类文明期许,它既不是现有的世界不同文明的共存,更不是其中某个文明传统的独大。”他从儒家的视域出发,将“全球文明”的建构过程视为“制礼作乐”,以形成一套全球性的“礼”制,而儒家今日最大的“成物”责任,就是参与到为共建全球文明而开展的文明对话之中去。在全球对话中避免冲突寻求共识虽然构建全球文明的思想已经成为主流,但西方世界还存在着一种声音,即认为儒家文明将取代西方文明而独大,世界文明是儒家文明的“天敌”。黄玉顺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指出,全球文明的形成不是任何形式的文明冲突可以达成的,只能通过在文明对话中的“共建”方可构筑。黄玉顺十分重视“求同”在文明对话中的作用,他认为文明对话的宗旨不是“和而不同”,而是“求同存异”,甚至应当说是“在存异中求同”,即目的恰恰是求同,所求之“同”就是作为人类共同价值平台的“全球文明”。“真正的对话不是争辩、争执、争强好胜,而是在对话中寻求共识。共识的产生,意味着双方超越各自的旧的主体性获得新的主体性。”为此他提出,必须避免文明冲突,开展文明对话,而在文明的对话中,需要“仁”的情感、“诚”的态度,需要“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的姿态。黄玉顺总结,当今的儒家文明要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即与其他文明一起共建全球文明,首先就要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而这也正是儒家文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所要求的:未能成己,焉能成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02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