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嵩山东麓的卢岩寺,其史乘长远,文明沉稳,但倒是不为人知。谈起卢岩寺,得先从真隐士卢鸿提及。
卢鸿,字颢然,又字浩然,生卒年不详,《旧唐书》称其名为卢鸿一,《新唐书》却称做卢鸿。本籍在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东北),后徙居洛阳,遁世嵩山。
卢鸿遁世未几,前来找他拜师修业的人就络绎不停,就连远居在皇宫的唐玄宗李隆基对卢鸿也常有耳闻。唐玄宗是一个顾惜能人的开通天子,据说卢鸿很有学问,他非常重视,唐开元初年,唐玄宗召卢鸿进宫为官。没料到,卢鸿不为富贵荣华所动,居然婉词推辞了朝廷的盛意。
太室山东南麓的悬练峰下,有一座高峻的石崖,卢鸿在此广招天下佳人,设坛讲学,后代遂称此崖为“卢崖”,称卢鸿一遁世的场合为“草堂”。在他牺牲后,玄宗改“草堂”为“卢岩寺”。
卢岩寺现有三进建造,庙门面阔三间,清朝建造。加入庙门,东西双侧别离有钟楼和鼓楼,皆为两层。第二进建造为中佛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琉璃顶建造,内供释迦牟尼,双侧供五百罗汉。中佛殿东西双侧各有面阔三间硬山布瓦顶建造。第三进建造为千佛阁,面阔五间,歇山楼阁布瓦顶建造。千佛阁东西双侧皆为面阔三间两层殿房。
宋朝闻名的八众人之一的苏辙,写过一首诗词,纪录此地。苏辙当过首相,相当至此日的总理。总理大人为此地著文,看来豪华到天。
苏辙有诗云:
昔为大室游,卢岩在东麓。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方为世外人,去向何必录。百年入箧笥,犬马统一束。嗟予缚世累,回来有茅舍。江畔百亩田,清泉映修竹。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诗词中形色卢岩一处风光,卢生便是唐朝闻名画家卢鸿。如今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卢鸿的闻名画做《卢鸿草堂十志图》,故宫博物院收藏,看来卢鸿名望之高,非清苦人家以后。但卢鸿终身满足于一丘一壑,也属于寻找低调人生。
世事项化,卢鸿死后,草堂被释教徒占用并更名为卢崖上寺。今上寺已废,仅存寺旁巨石雕塑的“卢鸿草堂”四字。清道光五年,重建卢岩寺。
后代梳理唐朝史乘上的那些使人崇敬的人物,布列出了“七真”之人:房玄龄、杜如晦为收场,李晟为真将,元德秀为真吏,李白为真放,白居易为真才,卢鸿为真隐。《全唐诗》收录有卢鸿的骚体诗10首,名曰《嵩山十志》,囊括《草堂》、《倒景台》、《樾馆》、《枕烟庭》、《云锦淙》、《期仙磴》、《涤烦矶》、《幂翠庭》、《洞元室》、《金碧潭》等,是其形貌嵩山风光、拥护自身隐逸生涯之做的。
前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的高人时常立足于名山秀水间修身养性。卢崖瀑布做为唐朝嵩山隐士卢鸿的归隐之所,元朝书生杨奂旅行后做了《卢崖》一诗:“避名名自由,身瘠道还腴。未到千年后,空崖已姓卢。”
古代墨客多有到卢岩寺旅行览胜者,宋朝书生张舜民曾留住《宿卢岩寺》诗:“先肇职业老空谷,门生几何做绛纱。鹤板早年来上国,碧岩本日属僧家。松风生籁延虚室,瀑水喷珠缀鲜花。我有故山归未得,年年魂梦绕天涯。”
明朝书生李居仁有《春日游卢岩寺》:“东风随马试郊垌(中无一横),吹彼苍莽第几峰。春意绿催前涧草,斜阳红送半山钟。云深石漱千年水,寺古龙蟠万树松。日暮浑忘归路远,安祥诗酒喜相从。”明朝登封县长傅梅《卢岩》诗中也有“高贤旧宅今为寺,吊古使人减宦情”之句。除浩繁的诗做外,清朝墨客李一还做有《游卢岩寺记》。
文/归纳整治
图/刘客白
长按、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