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我国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藐视功名,淡泊无为。不过王维在早年时期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求名之路,当时主要因为有著名宰相张九龄的引荐与提拔,使得他在官场上比较顺风顺水。后来张九龄被罢,故而王维也受深打击,再加上发生的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从此以后王维便对官场产生厌倦心理,只是因恋俸禄而长期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他的很多山水田园诗也是在这一时期所写。说到王维的诗,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他那首耳熟能详的《山居秋暝》,可谓句句是绝唱,字字涤人心。而今天这里诗巷要跟大家分享王维其他四首极其有名的五言诗,每一首都很经典,写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此诗通篇读来有些浓郁的隐者风格,满是情趣,但其实也含有作者的自我解嘲之意。青少年时期的王维曾怀有伟大抱负,希望在官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奈何世局太深仕途坎坷,最终一事无成,故而诗人也只好以“惟好静”来自我安慰。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二句是对具体隐居生活的描写,悠闲之情寄托在优美之景中。陪伴诗人弹琴的不但有松风还有山月,二者皆高洁脱俗的物象,如此意境读来倍感超凡雅致。最后一句便是作者对张少府所问之酬:无论穷或通都无所谓,能做到心境平淡一切皆是美好。虽未正面作答,但是问题答案已在其中,充满禅家的机会理与智慧。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是王维晚年隐居之地,此诗不仅描写出了它的险峻之貌,更体现出了作者的淡泊情怀。“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之下”是文界对此诗的高度点评。诗的前六句皆是景色描写,诗人从各个角度对终南山进行了详细刻画,层次分明轮廓清晰,可见观察之细腻。
尾联笔锋一转着力写山中的人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呢?很显然王维本就在于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他虽然经历了政治上的打击,饱受过生活的雨雪风霜,目睹过朝廷的兴亡,但是他终究还是个柔弱的文人,没有济世安民和舍生取义的豪情,有的恰恰是一种磨难后的宁静洒脱,一心向佛。由此可见前六句宏伟之景背后暗含的主旨,再者终南山在当时就是隐士之居,所以诗人以“隔水问樵夫”作结便再合适不过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过香积寺》的描写手法和上一首《终南山》极其相似,都是前六句以景色为主,最后两句以人作结来抒发情感。诗人常建有著名禅诗《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佛王维的这首同样境界颇高。从开篇的云峰到篇中的钟声和泉声等都无不体现出了一个“无”字,无人无寺庙,品来满是空幽之感。
最后诗人在这种清净之地便道出了“安禅制毒龙”的真趣。眼中是不染尘埃的自然之景,心中是脱离俗世的禅意妙境,这山水已将心头杂念洗涤成空,明朗豁达的心境已可通禅。此诗语言简明灵动,意境超凡可谓是真正的禅诗,此中境界怕是再无诗可出第二重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王维早年的一首隐居作品,仔细品味就会发现,相比他晚年的淡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他身已归隐,但是心尚未收,仍然期待再次被朝廷所召,所以其中的求隐并非他的真正理想,背后饱含着颇多的无奈与不甘;不过诗人笔下所道出的人生境界自然是至高无上的,这点不可否认。
首联的车马、颔联的流水野禽等都充分体现出了一种悠闲之态,烘托了作者内心的从容不迫。“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两句中的景物则显得略为苍凉,画面空旷寂静,正好可见诗人不甘的心情。最后一句便道出了无奈之举,在官场中疲倦的他暂时居山避世也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王维的四首五言诗,每一首都道出了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首首经典传唱不衰;抛开政治意味,诗人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完全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没有世俗之争,没有名声所绊,可谓身心安处胜过蓬莱。希望今天的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一种淡泊与豁达,不要在人生旅途中失去自我,能够活出最真的个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