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同志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载着中国智慧,凝结着中国精神的文物、遗产、文字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根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创造、保护、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强大主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东方网·纵相新闻连续刊出三篇建国后珍贵文物的发现与守护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为那些平凡人做的不平凡事打call!前天和昨天,我们相继推出了国宝发现者·兵马俑篇、国宝发现者·宋瓷博物馆篇,今天是最后一篇:国宝发现者·武则天金简篇。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林怡龄丁一涵

9月的河南郑州,天气微凉。坐落于农业路的河南博物院,其外形灵感源于登封观象台的主场馆正在修缮,但这挡不住一些游客的参观热情。

修缮中的河南博物院(丁一涵摄)

博物院入口处设在了主场馆的左边,安检口附近的几名游客,正在向旁边的工作人员询问:“金简在这吗?”“现在没有展出。”工作人员说道。游客似乎有些遗憾,没再追问。

事实上,他们口中的这块金简并非一般藏品,而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武则天金简,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唯一一枚金简。它得以重见天日,源于一位农民的偶然发现。

04:04

石头缝里现金片

河南博物院西南方向约80公里处,便是屈西怀所在的登封市唐庄乡王河村。六十多年来,他一直居住在嵩山北边。偶然发现武则天金简,打破了他的平静生活。

已年过花甲的他,一个月前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客厅里整洁的桌面上,放着厚厚的一沓病历本和几十盒药。前一天,他刚刚从郑州复查回来,说话声音嘶哑。他尽力提高着音量,滔滔不绝地讲起了37年前的往事,一切恍如昨日。

屈西怀讲述当年发现武则天金简的往事

年年底,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王河村的年轻人,也响应了号召。

年5月21日,25岁的屈西怀跟着三十多个人前往嵩山植树。对于他和中岳嵩山而言,这都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前一晚,屈西怀做了一场噩梦。梦里他想回家,却因为嵩山发大水一直回不去,着急的他就这么惊醒了。那时,他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但过后他回忆,觉得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预示着他第二天的奇遇。“水是生财的。”他说。

21日下午,干完活的屈西怀和几个伙伴闲来无事,在嵩山峻极峰玩起了放雷游戏(将石头推下山底,轰隆隆响,犹如雷声)。屈西怀向着西北方向走了几百米,希望找到一块大石头。

就在他准备掀起眼前一块约有斤重的石头时,他的手在石头缝里摸到了一个类似纸片的东西,他费力地将其掏了出来。“开始以为是包糖果的纸,拿出来后发现是金属的,像是铜的。”屈西怀并没有太在意,他随手将其塞到了自己的口袋里。

由于植树的地方离家远,屈西怀在山上待到了第二天傍晚天快黑时,才回到了家。回到家中的屈西怀,从兜里掏出了铜片,擦掉上面的泥土后,铜片上出现了63个字,他仔细地端详着。

“我回来就拿纸给拓了下来。”屈西怀在房间里找到了当时拓下的那张纸,将其铺开在桌面上。纸张已经有些破烂,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有63个字,三个不认识。”他说。

屈西怀当时用铅拓印下来金简上的文字

不知道眼前这块铜片为何物的屈西怀,将其拿给了村里一些识字的人看。一些人看着这毫无锈迹的金属片,觉得这不可能是铜片,而应该是金片,并且可能是块文物。

很快,屈西怀发现金片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一些人甚至前往屈西怀发现金片的地方继续挖掘,想着能否再找到宝物,但除了几枚铜钱之外并无其它。

十万天价不卖

金片在家放了一段时间后,某天中午,一个山东大汉突然出现在了屈西怀的家门口。“他当时提着现金就来了,说要买这块宝贝。”屈西怀说那会自己有些害怕,所以没将东西拿出来给山东人看。“我知道贩卖文物是犯法的。”

山东大汉先是出价一千,见屈西怀不为所动,一路加价至十万。他甚至写下一份协议,并咬破手指按下血印,表示到时会给屈西怀分成。

在当时,一个公社干部月薪是二三十块钱。而年的十万,相当于现在的万,这对于一个农民,甚至是绝大数普通人而言,都是天价数目。

“我跟他说我放墙上的窟窿里,后来找不着,丢了。”对于山东大汉出高价要买这块金片,屈西怀内心有点忐忑不安,不敢答应此事,“害怕人财两空啊!”自此之后,山东大汉也就再也没出现过。而屈西怀也意识到这块金片可能非同小可,想要上交却不知道该给谁。

当时,金片在时任村副支书赵金山家里放过一段时间。彼时只有9岁的赵跃森看到了金片,“我的父亲有些文化,知道上面的字是什么意思。”

大人们的眼神举止,被年纪尚小的赵跃森看在了眼里。“我只是觉得这东西很珍贵。后来随着知道此事的人越来越多,父亲觉得这东西放在家里不安全,开始给屈西怀做工作。”他说。

屈西怀在内屋寻找当时留下的金简的印证

屈西怀马上就同意了。一天,唐庄派出所里的所警到村里做人口普查,赵金山便趁机将此事告知了这名工作人员。于是发现文物的消息就经唐庄派出所汇报到了登封县政府。

金片被发现的两个月后,登封县文物部门的人来到了王河村。屈西怀将金片交到他们手里,松了一口气。“他们问我有什么要求,我当时就说不要钱,只是希望能帮忙安排一份煤矿工人的工作。”屈西怀谈及此事,声音突然小了。由于他后来没再去过问,他并没有等来这份工作。

原本以为一切到此便结束,但令屈西怀没想到的是,那年秋收时节,村里给他召开了表彰大会。年,王河村部分地方尚未通电,因此,表彰大会挪到了当时部队驻扎的地方附近召开,并放了两场电影。

在当时,放一场电影并不容易。一般只有重大事情,如结婚场合才会出现,因此这个表彰大会吸引了不少村里人前往观看。屈秋生那时只有十四五岁,他依稀记得其中有部电影是《佐罗》。他说:“84年才通电,那会屈西怀家里这一片都没有电,我记得去的基本都是村里人。”

“电影就是因为我放的。”屈西怀回忆至此有点自豪。在表彰大会上,他因为无私捐赠,获得了证书、锦旗和元奖金。后来,他花了奖金里的多元修缮了自己的房子。赵金山则由于上报有功,得到了元奖金。

“那会有人说我傻,最后只拿到了元,别人出十万元你都不给(金片)。”但屈西怀并没有后悔:“虽然我是个不识字的农民,但我知道卖给那个人是不对的。”

不久后,一位叫吕红军(音译)的军人在电视上看到了金片,他跑来告诉屈西怀这东西上了电视,说是一件重要文物。那时屈西怀才知道,原来他曾误以为是糖果纸的金片是多么珍贵。

“我从来都没说过后悔”

另一端,上交的金片被送到了县里保护起来。经过文物部门鉴定和研究,初步判断是金简。

专家经过鉴定后发现,这枚长方形的金属片,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度仅1毫米、重约.5克,是由高纯度的黄金制成。其正面镌刻双钩楷书3行63字铭文:“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金简武则天金简

而铭文中出现的“武曌”(音“照”)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后来文物部门将其命名为“武则天除罪金简”。

河南博物院前院长田凯表示,该称呼延用了几年,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原先的命名被否定,最终定名为“武则天金简”。由于武则天的陵墓尚未发掘,这枚金简便成为了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属于武则天的文物,是独一而二的稀世国宝。

年,由于登封县文物局不具备保管重要文物的条件,就将这枚金简暂存于登封人民银行的金库内。后来,经过河南省文物局协调,武则天金简从登封县来到了河南省博物馆(现在的河南博物院)。在7年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武则天金简被评为了“镇院之宝”。

尘封了近1多年的国宝“武则天金简”,因为屈西怀的偶然发现,得以揭开公元年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公元年春天,76岁的武则天去嵩山游玩。谁知到了嵩山不久,就一病不起。她降旨让大臣阎朝隐向嵩山神祈祷,求山神保佑她快点好起来。没想到阎朝隐祈祷的几天后,她的病居然真的有所好转。

早年的武则天,很重视佛教,但在晚年这一场大病以后,她开始痴迷于道教,追求养生和长生不老。当时,有一位道士叫胡超,深得武则天信任。那时,历史的车轮已经由唐朝来到了大周,为了祈求上天的保佑和赎原罪,武则天听从了胡超的意见。

公元年七月初七,胡超带着自己督造的武曌金简,来到了嵩山山顶做法事,代武则天向上天参拜赎罪。

嵩山又称中岳,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天下之中”,乃历代皇室祭祀的地方,地位正统,同时又是道家圣地。事实上,武则天对嵩山情有独钟,在她掌权的四十多年中,便曾多次来嵩山封禅。

在简短的仪式后,胡超在具有非凡意义的嵩山最高峰峻极峰投下了这枚金简。金简上那63个字的铭文大意便是:大周国皇帝武曌,信奉道教真神,在中岳嵩山向天地诸神递上这枚金简,请求各位神仙除去武曌在人间的罪过。铭文中的“三官”,是道家对天、地、水的尊称,而“九府”则泛指各方神仙洞府。

据田凯此前介绍,这枚金简是道教的投龙简,也是现今发现的唯一一枚用金子打造的简。而之所以选择“七夕节”这天,是因为民间称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传说这天是牛郎织女跨过天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天上的星宿最灵验。

按照胡超的说法,武则天只要投下金简,就可以除去罪孽,同时得到上天的庇佑和保护。公元年,武则天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枚珍贵的金简便带着一代女皇的秘密使命,在嵩山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年的一天,被前来种树的屈西怀在闲暇时偶然发现。

它的出现,为研究唐代历史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生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如今,它被收藏于河南博物院,无声地向一千多年后的人们讲述着武则天晚年的故事。

由于发现并且捐赠国宝,屈西怀一下子被推到了媒体聚光灯前,但其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依然是农民,依然靠种地为生。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想再见金简一面。

屈西怀家里客厅的墙上,还挂着奖状

年,身患重病的他终于如愿以偿。彼时正值寒冬时节,在妻子的陪伴下,屈西怀踏上了前往河南博物院的旅途。当包裹着金简的白布展开,三十多年前发现的东西映入眼帘时,屈西怀的眼泪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他激动地拿起这枚金简,说不出话。

“那会是准备做心脏搭桥手术了,我怕自己过不了这一关,所以想最后看一眼。”屈西怀说,“自从上交后,我就再也没有亲眼看过了”。好在手术一切顺利,现如今他还是惦念着金简,他说只要能去看,随时都想去。

如今,光阴荏苒。年颁发的奖状已经泛黄,屈西怀将它用相框装裱,挂在了墙上。而37年前的那面写着“献出金简有功,保护文物光荣”的锦旗,字迹也开始脱落。

“这东西捐给国家,我从来都没说过后悔,我不后悔。”即使这个问题已经被问上了几十遍,但这么多年来,屈西怀仍是这个答复,内心从未有过动摇。

后记: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三件国宝都由于偶然的机会横空出世。三位发现者均将其献给了国家,使文物免于流入文物贩子之手。如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他们或已故去、或已年迈,但多年前的往事不应该被抹灭,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平凡的国宝发现者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