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的形成是人类有史以来,在与动物及人的搏斗当中不断总结发展出来的,武术这个东西博大精深,练武的人悟性、喜好、方法不同,练出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并不能说是哪一个人首创了武术。但是唯有少林功夫门类最齐全,据统计,少林功夫的套路,比如说伏虎拳,罗汉拳,大力金刚指等等多达七百多种,可不止七十二绝技。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不管哪个门派的功夫在少林功夫里都能找到影子。不光这个,少林功夫还自成体系,它根据功夫的难易程度设计了不同的练习方法,以至于其他门类的武功修炼者在练习的时候经常拿来做参照。少林寺当然除了齐全还不够,还要有皇家予以的认可。话说当年洛阳王王世充虽然雄踞洛阳,可是自己很难和李唐大军抗衡,于是把侄子王仁则派到柏谷坞的地方分兵驻守,可是这个地方离少林寺太近了,一旦发生战事寺庙势必会受到波及。于是少林寺僧人审时度势,决定支持李世民。他们说服了一个平时和寺庙来往密切的守城将官,在一个晚上打开城门,少林寺十三棍僧活捉了王仁则,把他献给了李世民,帮助李唐大军加速了统一,于是就跟皇家扯上了关系,而有了这层关系,少林寺不仅得到了李唐王朝的封赏,地位自然在政治角度上比其他的寺庙高一层,于是就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那么少林寺从何而来?十三武僧少林寺的历史要有年了,那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孝文帝笃信佛法,他大力宣扬佛教。到了公元年的时候,从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来了一个名叫跋陀的高僧,据说他曾经西行到过东罗马帝国,后来又向东到了中国。孝文帝信奉佛法,对这位高僧十分敬重,就想着把他接到洛阳来,可是没想到跋陀谢绝了,他自己找了一个修行的地方,就是河南的嵩山。他在少室山下建了一所庙宇,用来弘扬佛法,这座庙宇就是今天的少林寺。跋陀创建少林寺几年后,达摩才从印度来到少林,因为达摩祖师的传奇故事太多,比如说一苇渡江,面壁九年,只履西归,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很多人只知达摩不知跋陀。跋陀一苇渡江:相传当年达摩老祖从西而来,要渡河可是没有船,于是摘下一根芦苇站在上面过江而来。然而,在古代“苇”这个字不单指芦苇,它也可以指小船,所谓一苇渡江就是驾着一叶扁舟过的江。一苇渡江面壁九年:少林寺的达摩洞想必都听闻过,相传达摩来到少林寺之后,他并没有急着传播佛法,而是先自我修行,修行的方法就是找了一山洞,在那面壁打坐一坐九年。而关于影壁就有地质学家曾对此有过研究,这应该是地质环境变化造成的一种巧合。达摩洞只履西归:说达摩圆寂三年之后,有一个叫做宋云的人,在葱岭(现在的帕米尔高原)遇到了达摩老祖,只见他手提一只草鞋,光着两只脚独行,于是宋云问到:“师何往”,达摩回答道”西天去”。回到京城后,宋云就把这件事上奏给了皇帝,皇帝不相信,命人开启达摩棺木,在里面只见到一只鞋而已。达摩祖师这三个故事是否传说暂且不论,但看上去貌似跟少林功夫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少林功夫是达摩首创的,这种说法可能跟达摩老祖写的《易筋经》有关。不过这本书里面虽然有一些舒筋骨活血脉的方法,但是跟武功挂不上半点钩,他并不是什么武功秘籍。易筋经有一种相对比较靠谱说法是僧稠,也称为稠禅师。关于稠禅师佛经上有记载,“齐邺西龙山云门寺僧稠,能修禅法,尝山行见两虎斗,以锡杖中解之而去。”这个来自河南安阳的邺下寺院是中国历史典籍当中最早有完整记载的寺庙,稠禅师以前就在邺下寺院出的家,由于他佛法精深功夫了得,公元年也就是少林寺建寺十七年之后,他担任了少林寺的第二任主持。然而跋陀高僧住持少林寺期间,没有任何僧人习武的记载,而稠禅师来了之后,少林寺才开始有武僧,最后形成了少林功夫的品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