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准分子激光价格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31990437597264&wfr=spider&for=pc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教认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一共81章,上篇讲的是道经,下篇讲的是德经,其全书的思想结构是以道为体,德为用,全书上下只有短短的字左右,但就这短短的几千字,它深远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法律、民生、精神、文化、养生等诸多方面,就连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都称老子是东方古代世界精神代表者。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有着朴素的辩证法,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到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奉作仙道之祖。在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中,其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验证了“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首先,“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其次,“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再次,“道”是无。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是道教四大真人之一,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后,成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被道教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庄子》这本书的内容共有10万字左右,在该书中它着重强调了“仁义”与“道德”,还强调天道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等相关思想,庄子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医学、养生、宗教、及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清朝时期的金圣叹则认定该书为天下奇书,而闻一多则说庄子在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烙印。可想而知庄子的道家思想同样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历史的进程,同样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道教代表人物——列子

列子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道家代表人物。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列子》一书,内容篇篇珠玉,如家喻户晓的《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均为道家经典,后被尊奉为“冲虚真人”。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他对生命表现出极为达观磊落的态度,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道家代表人物——鬼谷子

鬼谷子是著名道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目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道教后人对鬼谷子的尊称,将他与老子同列。鬼谷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为玄微真人,自号玄微子。在道教中,真仙又称为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称为真人,所以历来有鬼谷子经数代而不老的传言。最经典的著作有《鬼谷子》、《关令尹喜内传》等。

道家代表人物——张道陵

张道陵是道家正一派的创始人,师从太上老君,被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著书有《老子想尔注》,弟子达多人。张道陵所创始的正一派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箓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自可你为中国道教第一山。

道家代表人物——葛洪

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葛洪不仅学习道教,早期还学习过儒家经典,后在代表作《抱朴子》中,开创了融台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先河,对早期道家的神仙理论进行了改造和总结,证明神仙长生的实存性,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葛洪在医学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旨,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著有《肘后备急方》。

道家代表人物——陈抟

陈抟是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尊奉黄老之学,后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陈传的道教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老学为主,兼融道家易,同时也继承先奏两汉等道家易思想,著有《正易心法》《道德经注》《南华经注》《易龙图》等。其中的《易龙图》,在中国道教史和科技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他建构起了各学科的框架体系,和以“易理”为指导思想的各学科学术走向,对中华文化学科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家代表人物——王重阳

王重阳是道家全真教的创始人,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被尊为全真教‘北五祖”之一,传统道教延续至北宋末年,已呈现不景气趋势,甚至出现了流弊,引发社会负面典论。王重阳励志图新,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旧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同时他创立了全真教,使道教得以注入新的生命力,促进了道教的广泛传播。

道家代表人物——邱处机

丘处机为道教全真道掌教,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丘处机对道教传统文化的汇集尤为重视,修复重印了大量古籍,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接班人,如尹志平、李志常等,著有《北游录》与《大丹直指》,前者是元代全真教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后者被后人誉为“文简而理直,实修真之捷径,入道之梯楷”,乃中国道教经典著作.

道家代表人物——张三丰

张三丰是道家武当派创始人,太极拳始祖;武学泰山北斗。张三丰集各派绝学于一身,对抗元朝、打击贼寇,在武林声名显赫。作为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张三丰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目我求,命目我造”,所创武学多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等十七支。历代统治者对张三丰尊崇有加,明清很多皇帝都寻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张三丰也曾出手相助,朱元璋登基后多次派人寻找张三丰。

道家代表人物——葛玄

葛玄是三国时吴国丹阳人。出身宦族名门,生而秀颖,性识英明。自幼好学,经传子史,无不博览,尤性喜老、庄之说,年少即名震江左(江东),十多岁时,俱失怙恃,深感人生无常,乃发心学道。于是遁迹名山,参访异人,服饵芝术,精勤苦修,遂得成仙,世称“葛仙翁”,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据《抱朴子》记载,葛玄曾从仙人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丹经》、《三元真一妙经》、《九鼎丹经》、《金液仙丹经》等道法。后葛玄勤奉斋戒,感老君与太极真人,降于天台山,授葛玄《灵宝》等经三十六卷。久之,太上老君又与三真人,从官千万,命侍经仙郎王思真,出《洞元》、《大洞》等经三十六卷,及上清斋二法,灵宝斋六法等。葛玄足迹历遍灵岳、赤城,罗浮等名山大川。

也曾于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修道。擅长符咒诸法,奇术甚多,能遨游山海,分形变化,尤长于治病收劾鬼魅之术。《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弟子郑隐得其法术。葛玄在世间虽然游戏无常,其实学道十分认真,道术十分高明。所以在仙界的地位很高。玉皇大帝座前常有张、葛、许、姚四大天师协助办理文案,位居第二的葛天师,便是葛玄葛仙翁。

道家代表人物——王玄览

王玄览是唐代高道,法名玄览。王玄览曾学道于茅山,后隐居成都至真观,并遍研道、佛学说,常与学士道人谈经论道,远近知名。武则天神功元年奉召入京途中,行经洛阳,仙逝,号“洪元先生”。王玄览的思想渊源自道家,兼采佛家之学,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以道为主夹杂佛家学说的合流色彩。他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可道”与“常道”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即“相因生”、“相因灭”。同时,两者也不可分割,互为体现。没有“常道”,则“可道”不能存在;没有“可道”,则体现不出“常道”。“不是可道可,亦是常道可,不是常道常,亦是可道常。”(《玄珠录·卷上》)

王玄览主张以坐忘养神的方法作为修道者进入“常道”的途径,可称为“心证”,而灭知见。“一切众生欲求道,当灭知见,知见灭尽,乃得道矣。”他的思想及理论极大地充实了道家的义理,对后世的道教有不小的影响。王玄览的著作大部分佚失,今存其弟子辑录的《玄珠录》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收录道物、道体、道性、有无、真妄、动寂、心性等理论问题一百余则。

道家代表人物——魏伯阳

魏伯阳,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高门望族之子。世袭簪缨,唯有魏伯阳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魏伯阳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瞻文词,精通纬候,恬淡守素,唯道是从。视轩冕,如秕糠。乃从阴长生得受金丹大道,后与弟子三人入山炼神丹。丹成,知弟子中有守道未笃者,乃以丹喂白犬,白犬暂死,自己也服丹暂死,以试弟子。独有一虞姓弟子说:“吾师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将无有意耶。”也服丹暂死。余二弟子不肯服食而出山去。

二人去后,魏伯阳即起,将所服丹纳死弟子及白犬口中,都活了过来了,一起仙去。因逢人入山伐木,乃作书与乡里,寄谢二弟子,二人方乃懊悔不已。魏伯阳所作《周易参同契》,共三卷,其说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做丹之意。他兼及内丹和外丹,被后世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的思想对道教的炼丹术影响极大。历来对《周易参同契》的注释不断,由于该书主要谈外丹,兼及内丹,故《周易参同契》的注释分内、外丹两大派。魏伯阳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最早的炼丹家。

道家代表人物——陶弘景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高道、炼丹家、医药家、文学家、学者,字“通明”,自称“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人(今江苏南京附近)。陶弘景出身于南朝士族,十岁就读了《神仙传》,十五岁就写了《寻山志》,表现出浓厚的隐逸志向。二十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大约在三十岁左右,陶弘景拜东阳道士孙游岳为师,学习符图、经法和诰诀,遂游历名山,收集仙药道经。

陶弘景整理了杨羲、许谧等人传教的史料,编成了《真诰》一书,系统阐述了上清经派的历史。他在茅山开设道馆,广收门徒,开创了茅山派。陶弘景精于医道,著有《神农本草集注》、《陶隐居本草》、《药总诀》等。他的《养性延命录》至今仍是重要的养生经典。他的《神农本草集注》首创药物分类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效验方》、《肘后百一方》是中医学方面的著作,在历史上都有相当的影响。陶弘景还有著作《华阳陶隐居集》、《集金丹黄白方》等多种。

道家代表人物——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法号道隐,今河南温县人,唐代著名道士,道教理论家。司马承祯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官之途,而喜好外游。曾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勤学苦读,深得潘师正赏识,得受上清经法及导引,服饵诸术。后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司马承祯善书篆、隶,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令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刊正文句,刻为石经。

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飞。于王屋山飞升,飞升后,唐玄宗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司马承祯与当时达官雅士陈子昂、李白、宋之问、孟浩然、贺知章等九人交往甚密,时人称为“仙宗十友”。司马承祯著作很多,最主要者有《修真秘旨》十二篇,《修真秘旨事目历》一卷,《坐忘论》一卷,《修身养气诀》一卷,《服气精义论》一卷,《采服松叶等法》一卷,《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一卷,《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二卷,《天隐子》八篇,《太上升玄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一卷,《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一卷,《素琴传》一卷,《茅山贞白先生碑阴记》等。其中《坐忘论》和《天隐子》,是其修道思想的代表著作。

道家代表人物——杜光庭

杜光庭,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杜光庭学识渊博,尝谓:“余初学于上库,书笈皆备,一月之内,分日而习,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燕闲养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经籍备熟。”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时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杜光庭主张“仙道合一”,不拘束于一途。

他精通儒道典籍,对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法术等多有研究,归纳道教科范仪轨,对金、黄、玉等斋醮法以及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杜光庭尤喜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对道教仪则、应验方面的著录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宋史·艺文志》记载,杜光庭曾撰《髯客传》。他的著作极丰,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对道教的建设、传播与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

如此多的先哲都在发扬光大道家的思想,足见道家思想在对我们后世的影响。这也道家名士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就算在当代,学习道家文化,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会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二、在历史长河中,道家对我们中国都有哪些影响?

道家在哲学、政治、道德、人生观、宗教等各方面都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在历史上除了少数时期作为显性文化存在,而多数情况,则以隐性文化在思想史上起深层作用和影响,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基,具有深远长久的生命力。

道家对中国古代哲学影响极为深远。这种影响自先秦就已开始。先秦时代的儒家和法家,都受到过道家的影响。道家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影响,还表现在许多哲学范畴的广泛使用上。此外,先秦时的法家很多人都曾受道家影响,像申不害、韩非等早年都曾学黄老,法家本是一个现实功利性很强的学术流派,他们的哲学基础可以说全靠道家来提供。

道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和复杂。道家对政治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被统治者视为必不可缺的“帝王之术”,努力修习;另一方面它又被统治者视为异端,加以歧视。这是因为道家本身就有两大趋向迥异的流派的缘故。

道家追求伦理道德的内在精神,对后世的伦理思想史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指出人为地提倡某种道德实际乃是这种道德已经沦丧的表现。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关键不在于形式上怎么提倡,而是要从人的心灵深处、感情深处解决问题。这一点,倒与儒家创始人孔子有某种相似之处。

道家的人生观对后世影响非常广泛。历史上那些志趣高远、淡薄名利、胸襟开阔、性情豁达,对生活持乐观态度,在坎坷挫折面前谈笑风生的人。他们大多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那些外似愚拙,内藏机智,宽容大度,能藏垢纳污,不患得患失,不宠辱若惊,能刚能柔,能进能退,办事稳重沉着,富于弹性的人,也多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那些僵赛反俗,不肯向权贵摧眉折腰,对现实事事看不惯,又不肯同当权者携手共进,,只站在一旁冷眼观看,发表些充满愤世嫉俗的高论,做出些违背常情的人,也往往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那些与世无争,和光同尘,心似死灰,或遁迹山林,情愿薄食菲衣,与鸟兽同群的人,也可能是受道家影响较深的人。

道家对宗教的影响也极为深刻。许多学者都已指出,佛教传入之初,人们都把它看成与黄老是同一事物。因为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不易被人理解,佛教学者向人们传播佛教教义,也往往借助道家的思想,所以早期佛教徒中学《老》、《庄》的人特别多。佛教的发展历程就是越来越中国化的历程,最后终于形成了所谓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中国化有很多方面的内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吸收和融合是其主要内涵。而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与佛教沟通的是道家文化。

三、现代人学习道教有什么好处?

《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经久不衰,虽然只有多字,但其中蕴含的道理之博大,思想之深奥,值得我们现代好仔细研读。那么读《道德经》,那么我们现代人都有哪些好处呢?在此,我就列举一二,与君分享,希望都在经典中获得喜人的收获!

可以净化我们浮躁的心性,让这颗容易躁动的心能够平静下来。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用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时,会让我们心境平和,引导我们去思考。让我们知道,其实身边的许多东西不是我们争就能得到的。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们有着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向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么邪?故能成其私。”其中就告诉我们,想要得到的,争未必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要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第三十六章也呼应了这样的道理,如“将谷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我们在做事时,之所以感觉未能达成是自己的满意或者不顺心。往往可能源自于我们自己做事的方式是否出现的问题。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一章告诉我们万物都有自己本身的运行规律,我们做事要符合道,而不是逆道而言,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往往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让我们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学会平衡。《老子》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向我们展示了做人要适可而止,学会藏锋,不要将自己刚强的一面处处展现出来。要低调行事,学会平衡,过犹不及是智者应该追求和践行的道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古人先哲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著作,其中许多著作无不体现和融合了道家的思想,为了能读懂经典。我们也必要了解一个基本的著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地将经经典读通读懂。

我们从不缺经典书籍,我们缺的是将经典读懂后去实践的决心和坚持。无论何时,这都是我们值得去了解的一段历史,《道德经》也是我们一生值得研读的经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