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的症状 http://m.39.net/pf/a_4571892.html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简译:

流水清澈明亮,如一条玉带环绕在草木丛生之地,车马不紧不慢地向前行驶,悠游闲适。

流水有意,暮鸟有心,他们都愿意与我一同归去,永不回返。

荒凉的古城与古老的渡口相邻,落日余晖洒满了秋天的山野。

远远来到嵩山的脚下安家落户,归隐田园,关闭房门,远离俗世的烦扰,安心度过晚年。

赏析:

这首诗首联紧紧围绕一个“归”字展开,写归隐嵩山途中所见到的情景,尤其是马车前行的状态,不紧不慢徐徐向前,凸显了此时诗人的心境是闲适的。

颔联将归隐途中所见的景物拟人化,一去不复返的溪水和日暮时分倦飞知还的暮鸟都仿佛是和我一样的“同路”之人。这两句诗景中有情,不仅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态度坚定,而且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官场往日烦扰的厌倦之情。这两句诗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耐人寻味。

颈联写的同样是归隐途中所见之景。古渡、荒城、落日、秋山,种种景物都带着一种萧条破败、凄凉落寞之感,这与此时诗人的处境乃至心境也相似,辞官归隐的诗人难免心有不甘,在看到嵩山这一片秋景时,内心自然也会伤感。

尾联不仅是诗人归隐嵩山这一行程的结束,亦是诗人归隐之坚决心态的宣言。千里迢迢来到这高耸的嵩山下,紧闭房门与世隔绝,这充分表明了诗人对归隐的决绝态度。此时,诗人的心境也趋于平和,再次回归于恬淡闲适的心情。

结语:

《归嵩山作》虽然是王维在辞官归隐嵩山的途中所作,但是全诗并没有牢骚不满之语,也没有愤世嫉俗之态,这充分说明诗人心境开阔,颇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安定。

这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就像是诗人提笔随意写出来的一样,丝毫不见有斧凿刀刻的雕琢痕迹,“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但是细度之后,每一句诗都写得贴切生动,含蓄隽永,回味无穷,大有“不求工而未尝不工”之妙。

《唐律消夏录》中亦对王维的这首《归嵩山作》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看右丞此诗,胸中并无一事一念。口头语,说出便佳;眼前景,指出便妙。情境双融,心神俱寐,三禅天人也。”

由此可见,王维的这首诗确实不是“凡品”,非常值得静心细读,认真品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