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自大唐开国以来,从唐高祖李渊始,几乎历代唐朝的皇帝,几乎都笃信道教茅山宗,纵观整个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茅山宗一直保持经久不衰的影响力,茅山宗在唐朝繁荣也反映出唐代道教发展的繁荣。那么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呢?下面,熊猫带大家来一探究竟吧。
茅山宗的来源
茅山宗是以江苏句容的茅山为中心,在梁朝陶弘景时期形成的一个道教派别,它是上清派的正式名称。尊魏夫人或杨羲为第一代宗师,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以传承、修习杨羲、二许等所著的《上清大洞真经》和有关真诰、传诀为主,主要以思想内视、诵经为其修炼方法,同时也修习灵宝、三皇及天师道的部分经戒法术。
江苏茅山道院因为诞生于佛教正隆的魏晋南北朝,为吸引更多的信众加入,茅山宗一开始便具有兼容佛教和道教各派要法的特点,并从一开始便得到崇仙慕道的门阀士族的支持,当时社会的上层阶级为门阀士族所控制,拜佛问道之风在贵族和皇族中非常流行,因为社会经常发生战争和皇权的更替,虚无缥缈的仙、佛便成为凡人最后的追求,尤其是虽锦衣玉食但整日无所事事的贵族们更是把修仙成佛当成最后的精神庇护。于是融合佛、道的茅山宗便自然成为门阀士族拥护的神仙道教新派别。
茅山宗的发展
在南朝陶弘景时期,茅山宗广泛盛行于王公贵族、官僚士大夫和部分民众中,大批的帝王公卿都是茅山宗的忠实信徒。同时,茅山宗还积极扩展,在江南富庶之地广为传教。唐朝建立后,因李渊等皇族托名自家李姓为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的后代传人,所以唐朝开国之初便尊道教为国教,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来就被王公贵族推崇的茅山宗就更是影响力巨大,在唐代道教诸多流派(楼观、天师、……)中,茅山宗迅速成为最大的一个派别。其分布地域之广、信徒之多、影响力之大在当时都是其他派别无法比拟的。
江苏茅山道院茅山宗和唐朝皇族
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隐居嵩山几十年,深得唐高宗、武则天的宠信,建有嵩阳观(后改叫奉天宫)、隆唐观等。这样使得茅山宗在嵩山、洛阳一带传播开来。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为弘扬茅山宗的教义,扩大茅山宗的影响力,宣教足迹遍布茅山、大霍山、天台山、衡山、王屋山等地。并且利用和李氏皇族的关系建言唐玄宗于五岳各建真君祠一座,使茅山宗的影响深深扎根于五岳的山头。
由此可见茅山宗在唐朝皇族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这层特殊的荣耀源于早在唐初高祖李渊尚未称帝时,茅山宗师王远知因向其密告符命而大受宠信,后又被封为朝散大夫。武德四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在中原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后回到长安,特意易服化装专程拜访王远知。王远知从来没有见过二人,却十分恭敬地迎上前说:“你们二人中有圣人。”然后看着李世民说:“您就是秦王吧?”王远知又说:“您今后将成为太平天子,愿您自要保重自己。”李世民心中十分佩服,赶紧行礼请教,王远知传授他茅山绝学三洞法。
唐太宗李世民浮雕随后,在李世民同其兄长李建成争夺储君之位的斗争中,以法琳为首的佛教徒拥护李建成,而以王远知为首的道教支持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了兄长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后,顺利继位。为感谢王远知和茅山宗,李世民下旨在茅山为其建了一所太平观以示崇敬。王远知和李氏皇族的这种特殊关系,不仅使他自己声名鹊起,俨然成了神仙一样的人物,也使茅山宗名声大振,奠定了其唐朝道教第一宗的地位。
后来的唐高宗对茅山宗也是笃信不疑的。而唐睿宗之女玉真公主更是拜师司马承祯,全心投入修道之中。唐玄宗也曾两度接受茅山派法箓。等等,在唐朝史书上数不胜数。据史载,唐朝前期茅山宗师被封为帝师的就有王知远、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人。他们不但和李氏皇族关系特殊,与朝廷士大夫的交往也极其密切,在上层社会中拥有众多的信徒,有很深远的影响力。唐朝后期,茅山宗不再只停留于与上流社会的关系,积极地由宫廷转向民间,由上层及于下层。但在李唐一朝,茅山宗与李氏皇族几乎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得到了大部分皇帝的支持,这对茅山宗的扩大、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决定。
江苏茅山道院整个李唐王朝和茅山宗的关系,其实就是彼此利用的关系,早期的时候,李渊为代表的李氏贵族利用茅山宗在当时上层贵族社会的特殊地位,为起事和反隋进行天命背书,借神旨的“天命所授”来奠定自己正统唯一的角色,立国之后继续用这一套来进行统治和愚民,而茅山宗也很好地利用了和唐朝皇族的这种特殊关系,积极有效地扩大了影响力并打击异己。所以随着后来李唐王朝的灭亡,茅山宗又逐渐回到山林之中,潜心问道,慢慢淡出了政治舞台。
江苏茅山道院(参考书籍:道藏、新唐书、旧唐书、太平广记、道家金石略、中国道教史等。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告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