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使得嵩山少林寺力压嵩山其他名胜古迹,成为了嵩山的代名词。不过,嵩山不仅有少林寺,还有大法王寺。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寺名,认为它非常普通。恰恰相反,该寺庙在汉唐时期香火鼎盛,是众多佛教徒心中的圣地。后因毁于五代战乱,声望才逐渐衰落。

但年的保护性修缮中的重大发现,使得更多人认识了这个寺庙。原本就是一次很普通的保护性修缮,但当考古队在修缮一个快要坍塌的佛塔地基时,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考古队发现这个其貌不扬的佛塔地基之下竟然还存在着一个地宫。这个地宫的布局非常的奇特,它由四部分半开放空间和一个石门组成。

在这四部分半开放空间里,人们发现了20余件具有浓郁唐朝风格的佛教圣物。这些佛教器物包括一些佛舍利、瓷器和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经书。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都堪称国宝级别的文物。但最令人兴奋的就是人们在石门后面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肉身佛像”和一个玉棺。

一些不了解佛教文化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肉身佛像”。肉身佛像在我国并不少见,其中安徽九华山就因不断出现的“肉身佛像”而闻名。

其实这来源于一种特殊的殡葬方式——坐缸,即高僧圆寂后,法体以盘坐的姿态被放入底部铺一层石灰和一层木炭的缸中,并用小颗粒状的木炭、檀香填充满剩余的空间,最后用盖子密封三年。

如果三年后法体能保持着“颜面如生,肉身不腐”的状态,便会被再塑金身,被称为“肉身佛”。

这些肉身佛像一般都会被放置在公开场合,接受信徒的朝拜供奉。因此这座在地宫里发现的肉身佛像还是很罕见的。而历史上也有一些比较著名的肉身佛像,其中一个便是仁义师太。

这座肉身佛像著名之处便在于当她的弟子开缸时发现,仁义师太皮肤毛孔清晰,身体尚有弹性。

最令人称奇的便是她的法体上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而且牙齿完好。这也被称为比丘尼肉身,而这也是我国佛教史上的首例。

“玉棺”顾名思义即玉制棺材。虽说我国国内也出土了一些玉棺,但这些玉棺的主人往往是向往飞升的统治者或者是人们公认的“佛”。

在这种环境下,考古人员推测这个玉棺的主人应该是人们公认的“佛”,也就是与这个玉棺一同出现的肉身佛像。那么这座肉身佛像到底是哪一位得道高僧的呢?

在地宫的隐蔽处,人们发现了一个小石碑。石碑上大致意思是:

由于唐武宗推行灭佛政策,大法王寺为了保护佛教圣物特修此地宫。专门由两位僧人搬运这些物品。落款是圆仁和天和。

历史上关于天和和尚的记载并不多,但这圆仁和尚可不是无名之辈。他是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创始人,相传是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的第三代弟子。

他曾跟随日本遣唐使来到唐朝学习佛法。不过他来时,正值唐武宗推行灭佛政策。这为他寻师求法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他也因此在唐朝待了之久时间,并写下了《入唐求法巡礼记》。

该书不仅介绍了佛学,还有大量关于唐朝的政治制度、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甚至是当地其他民族的聚居情况都有详细介绍。

这本书对日本的影响有多大呢?可以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改革都深受此书的影响。

因此也有人认为这座肉身佛像就是圆仁大师的。不过笔者并不认同,毕竟这本《入唐求法巡礼记》的后半部分是他回到日本后完成的。

不过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又因为圆仁在日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当时这件事吸引了大量的日本人前来参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