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百节龙是一项嵩山村村民在春节期间自发组织举行的大型龙灯游祭民俗活动,传承至今余年。作为载体的龙灯有节,故谓之“百节龙”。主要分布于鄂州市鄂城区燕矶镇嵩山村严家畈塆。年5月,嵩山百节龙被列入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百节龙习俗作为元宵节民俗入选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News百节龙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根据“接龙”情况,百节龙队伍外出巡游到燕矶镇10多个村塆,以及周边沙窝、新庙、杨叶等乡镇,乃至到鄂州城区和黄石市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其中,尤以嵩山村苏家上畈、渔坝村严家塆、龙山村陈家塆、草陂村李家墩、车湖村邵家大塆、马山村司徒桥等地为每年必游之地。据悉,嵩山百节龙长度有.58米,龙头高度达到6.38米,每届龙灯游乡送福时玩灯队伍人数可达人,其中光龙头就需80人轮班举擎。活动期间,遍及全国各地的外地游子纷纷返乡;江西省严氏先祖所在地会派团队前来祝贺;同时,来自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浙江、贵州、福建、广东等17个省市的严氏宗亲均会派代表前来观摩。龙灯扎制要从头年开始,历时四个多月,制作工序繁杂讲究,有着严格的制式规格。扎制完成的物品百节龙灯、龙辇、魏征像、青狮、白象、龙旗和二十四孝花灯等,被存放到嵩山寺中。腊月二十四,举行“斗灯”“开光”等祭祀仪式。除夕之夜,百节龙要“现灯”。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百节龙出游送福。到达目的地后,百节龙歇息“盘灯”,青狮、白象走村串户送福。玩灯期间,必唱灯戏,灯戏中最热闹而又必不可少的当属“送腰台”。正月十八清晨再次祭祀占卜,确定下一届灯会时间,随后龙灯队伍绕村游走,并将龙头、龙尾分别于龙身分离,开始“跑风”,直至头尾相接,送于洼地“化灯”,一届龙灯会至此结束。News百节龙的历史渊源南宋末年,燕矶镇嵩山村严家畈湾先祖从江西迁至燕矶。当时江河泛滥,连年水患不断,后严家先祖梦有百丈黄龙潜入该村黄湖,预示吉兆,遂率众修建龙王庙,拜祭神龙,许下它年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必扎百节龙灯祭谢神龙的愿望。明朝天启年间,严族在京城翰林院为官的五十二世祖严子玉,率先倡导出资重修嵩山寺,供奉浸河老龙金身,同时扎制百节龙灯,出游祭祀,祈福佑顺。灯会时间并不固定,以占卜方式确定每届年份,其间因战乱、灾害等多种因素时有间断。据《严氏宗谱》记载,从明代至光绪初年,百节龙灯会已经出窠巡游15次(届)。News百节龙的三大特征百节龙因其为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传统祭祀活动,又有着传承数百年的仪式规范和宗族禁忌,因此成为当地百姓的民俗信仰;因是由严家畈湾村民自发、有组织的开展的灯会活动,活动期间,当地及周边百姓聚集在一起祭祀、巡游、祈福,故体现了其群众的认同感;又因主要体现在在龙灯活动形式和扎制物品上,灯会活动包含龙灯、宗教、戏曲、工艺美术、音乐、体育竞技等多种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扎制物品除龙灯外,还有龙辇、魏征像、青狮、白象、龙旗和二十四孝花灯,所以也具有了多样性的特征。News百节龙的四大价值首先,百节龙活动伴随严氏宗族的迁徙定居而始,历经明代、清代、民国及近现代,见证了严氏家族在燕矶嵩山村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因此,具有历史价值。其次,百节龙灯会过程中繁复的祭祀法事和接龙、祭龙、唱会戏、送腰台等文化活动,以及其中表现出的民众多种民间信仰现象,均具有可以研究的民俗文化价值。第三,因龙体量大、工艺复杂、制作严谨,同时融合了竹制、剪纸、刺绣、木工等多种手工技艺,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工艺艺术价值。最后,百节龙灯会活动期间严明的灯会会规章程和村民对神明的虔诚信仰,使得数百户村民同心协力参与其中,并以嵩山村严家畈湾为中心,延伸到周围数十个村湾,促进了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活动从激发当地人民治理水患的初衷,发展到近现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在当地百姓中起到了增强凝聚力、提高民族文化认同的积极作用。这又体现了其独有的社会功能。News百节龙的传承情况百节龙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目前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严基树、严斌2人,其传承群体主要依赖于百节龙龙灯会理事会和嵩山百节龙博物馆。虽然百节龙习俗的灯会活动有章程,有统筹安排的机构,也受到了较高的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34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