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高尚”、“崇山”,西周时成称为“岳山”,以嵩山为中心左岱(泰山)右华(西岳),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
嵩山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米,最高处为米。主峰峻颠峰位于太室山,高.7米;最岑岭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国都洛阳东方的严重樊篱,素为京畿之地,具备深挚文化底蕴,是华夏释教禅宗的起源地和玄门圣地。
嵩山曾有30多位天子、多位知名墨客所光顾。《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嵩山是中中文化的严重起源地,也是华夏古迹景致区,为五岳中的中岳。年2月,嵩山被连合国教科文布局列出全国地质公园。
太室山太室山主峰峻颠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米,要紧兴办为中岳庙、嵩阳学宫。据传,禹王的第一个老婆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太室山共三十六峰,主峰“峻颠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高傲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于是又称“御碑峰”。登上峻颠峰了望,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跑,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视,足下峰壑开绽,凌嶒错落,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派头。山岭间云岚霎时万变,美不胜收。正如诗中所说:“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交往舒心颜。白云蓬蓬蓦地合,都在梦幻泡影间。”
少室山少室山有三十六峰,很是宏伟。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分有高低两层,有四天门之险。据《河南府志》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开火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少室山距太室山约10公里,山上连天峰为嵩山之西峰,海拔米,为嵩山最岑岭,要紧兴办为少林寺。传闻,禹王的第二个老婆,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嵩岳寺塔嵩岳寺塔位于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释教寺庙;孝明帝正光元年更名“闲居寺”,并广为增建,殿宇达千余间,僧众余人。隋文帝仁寿二年更名嵩岳寺,唐代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做为行宫。那时楼阁相接,亭殿交辉,盛极短暂。据李邕《嵩岳寺碑记》载:“宽大佛刹,殚极国财,济济僧徒,弥七百众。落落堂宇逾一千间。”现塔院内大雄殿及双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清时所建,惟此塔为北魏时物,是我国古兴办中的宝物,华夏现存最古的砖塔。
连天峰连天峰地质构造以其岩龄陈腐、构造繁杂、地壳发育完全、出露精良而知名。在嵩山72峰里,从远古代到重生代的岩层都有觉察,地质史上的远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重生代的地壳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嵩山连天峰区域的岩浆岩、堆积岩、改变岩的出露,形成了华夏最陈腐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