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在中古为何如此重要?太室阙上的石刻是大象吗?中原的酷热会不会是某些历史事件背后未被注意到的理由?
上述这些问题,均能在《问彼嵩洛》中找到答案。从“中华第一塔”嵩岳寺塔到曾代表洛阳极致繁华与毁灭的永宁寺塔,从汉魏故城考古工地到一代女皇武则天所立升仙太子碑,这本书以一群青年学者的嵩洛文化之旅为主线,串起中原大地的名胜古迹,以及那些隐于荒野、未被人知,却又藏着重要文化密码的历史现场,是一部用扎实的学术功底与生动的语言写就的人文游记。
12月21日,在上海新华书店徐汇日月光店,由新华传媒主办的第12期市民文化客厅,特邀9位人文旅者之一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仇鹿鸣,与读者面对面讲述,他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活动现场本文由新华传媒供图
汉魏洛阳城:土堆下蕴藏着历史的深刻变化
仇鹿鸣指出,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对于认识世界都缺一不可。因为我们从书本里了解的历史,与亲身感受到的历史现场是不同的。书本里的历史通常按时间顺序讲述,整齐划一,然而当我们进入一个历史现场,它的时间其实是被打乱的。因此以空间为中心的历史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我们在书本上读到的一段历史,往往是缺少情景感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去旅行。但问题是,如果你进入了所谓的历史现场,你就能够看到这段历史了吗?”他问。
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仇鹿鸣表示,人们在实地探访历史现场时,常常会遇见偏差。比如说洛阳的著名景点关林祭祀中心,每天迎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关林的背后是关羽败走麦城的故事,相传为埋葬三国蜀汉名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在洛阳的南面。然而现在的洛阳城是隋唐时期的洛阳城,如果追溯到三国时期,应该是现在的汉魏洛阳古城。所以关林的正确地点应该在汉魏洛阳城南面,而不是隋唐洛阳城的南面。现在的关林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景点,但并不是真正的历史遗迹所在。
仇鹿鸣与其他几位学者旅行所经之处,大致是洛阳盆地周边和嵩山的周边。洛阳位于四方孔道上,因此洛阳之所以能够成为东周以后中国前期历史上的重要都城,与其重要的交通位置自然有关,这使得四方的文化都能够融汇到这里;同样,洛阳在宋以后的衰落也与其交通要道的意义有关,因为历代的兵燹之祸都会路过洛阳,所以洛阳在中原历代受到了多次战乱的破坏。因此,洛阳和中原地区虽然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但多年来也经历了严重的破坏。想要理解其文化,并不容易。
仇鹿鸣进一步解释说,在洛河沿线一字排开,严格来说,前后有5座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都城:最早是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是夏都的地方;然后是偃师商城,很多人认为它就是商代的西亳,还有东周的王城,最后两个则是比较重要且没有争议的汉魏洛阳古城和隋唐洛阳城。“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洛阳,其一为汉魏洛阳,其二是隋统一之后重建的隋唐洛阳城,后来的洛阳城也是建立在隋唐洛阳城的基础上的。”仇鹿鸣说。他进一步补充道,洛河在历史上经过了改造,原来的洛河是在汉魏洛阳城的南面,而现在的洛河则穿过了汉魏洛阳城,可见古今地貌发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仇鹿鸣介绍说,汉魏洛阳城最早奠基于东汉,根据文献的记载,东汉洛阳城基本上秉承了多宫制的特点,它有南宫和北宫,之间有副道相连接,但两边并不完全对称。这样的城市构造跟我们现在熟悉的西安和北京等大城市并不一样,根据文献的记载,比较倾向于这样的改变是始于北魏时代的。但现在根据考古学者对洛阳城的发掘,基本可以确定这一变化发生于曹魏时期。而北魏时期的洛阳城则是严格对称的,并且两边又增加了城邦式的结构,构成了后来我们所熟悉的长安城和洛阳城的历史景象。
而现在的汉魏洛阳城坐落在一片农田中,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考古挖掘。在大众看来,这一堆土并没有多少可看性,但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的话,进入到这样一个现场会觉得没什么好看的。只有宽阔的大道和高耸的台子。但对中国历史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后,你才知道这样的台子下面其实蕴藏着非常深刻的历史变化。”仇鹿鸣说。
嵩山:丰富的历史遗迹造证明名山地位
除了洛阳,仇鹿鸣和同行的学者还去了嵩山。嵩山在五岳中的地位仅次于泰山。嵩山其实并不高,在五岳中排名第四。但是泰山和嵩山都是在平原地区突然隆起的高耸山脉,尽管海拔不算高,但给人的感受非常壮阔,因此受到了历代文人的青睐,其人文意义非常深厚。
游客常去的景点自然是嵩山少林寺,这与电影《少林寺》和金庸小说的流行不无关系。“坦率地说,尽管我不能说少林寺是人造的地点,但少林寺的规模,很大程度上都是上世纪80年代李连杰的电影《少林寺》大热之后,才慢慢扩充和复建的,”仇鹿鸣说,“民国时期到上世纪80年代期间,少林寺相对是比较衰败的。”
那我们在少林寺可以看到什么?仇鹿鸣介绍说,游客最多的地方是少林寺的常驻院,但这里的文化价值并不是很高;此外还有少林寺最早的院子,它在山坡上,去的人比较少;另一个就是少林寺的塔林,它是少林寺历代德高望重的僧侣的坟墓。
佛教之外,在嵩山周边还能看到一些关于五岳崇拜的遗迹。这类遗迹在中国历史记载上非常罕见,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代,而关于嵩岳的记录在汉代就有。仇鹿鸣展示了一张嵩岳庙的图片,因为庙中的祭祀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它里面现在留下的文物主要是清代的,但也能找到一些东汉和宋代保留下来的文物。这些文物正反映了嵩山的名山地位。
此外嵩山周边还有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里面保留的汉代和唐代文物表明,嵩阳书院在宋代被改造成为书院之前,其实还分别做过寺院和道观。“嵩山上面其实没有什么看点,山脚下最有名的少林寺更多地是一个旅游景点,但在嵩山脚下,分布了从汉代一直到清代的寺院、书院等遗迹,构成了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嵩山之所以能成为五岳之一,更多是来自于它所展现的丰富历史遗存。”仇鹿鸣总结道。
真假函谷关:哪个函谷关更有历史价值
而后,仇鹿鸣还讲了“真假函谷关”的故事。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两个函谷关,一个是从战国到汉代的函谷关,还有一个是从汉到清甚至民国时候的函谷关,这两个函谷关现在都成为了旅游景点。很多游客会选择去灵宝市的函谷关,因为它看上去修复得很新,而且很有气势;而新安的函谷关看上去则非常秃,没有什么看点。但实际上,新安函谷关才是重要的历史遗迹,在这里有很多的考古发现;相对来说,仇鹿鸣不客气地指出,灵宝函谷关的修复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其风格“秦不秦、汉不汉”,没有任何的考古价值,基本上是现代人新建的。“尽管没有考古发现,但它主打的是道家养生,做了养生旅游,门票还卖得挺贵的,但是很多人过来看看假的关城就走了,而它所展现的历史信息是有误导性的。”仇鹿鸣说。
为了帮助大众了解景观背后的历史,避免被过度商业化的旅游宣传所误导,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滋养,仇鹿鸣和其他8位学者才决定写作《问彼嵩洛》一书。“它不是旅游手册,也不是文化散文,而是我们自己在观察历史中所选择的旅行线路。线路选取的过程也反映出了我们对于那个时代的理解与思考。”仇鹿鸣说。
说到这里,仇鹿鸣表示,在写作《问彼嵩洛》时,诸位学者的目的并不在于做旅行导览,而是希望读者能够寻着这本书的轨迹找到其中的知识。比方说,该书提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选择人文旅游路线,最重要的就是查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到目前为止,一共公布了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都是相对来说历史价值比较合格的,而且是中国最适合人文旅行的地点。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