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名山大川无数,但要说起其中最有名的无疑就是“五岳”了,这五座大山也成为了无数旅游爱好者们,向往的目的地。

但在封建王朝时期,五岳还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随着朝代变迁,五岳的组成也并不相同。

一、五岳的演变过程

在远古时期,中国先民们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他们将身边巍峨耸峙的大山看做神灵一般的存在。

因此在唐虞时代便设置了专门掌管大山的官员,这些官员的名称便是“岳”。后来人们开始也开始用岳,来称呼这些被专人掌管的大山。

▲泰山风光

因此想要被称为岳,就一定要得到当时官方的认可,而在夏商时期,中国并没有五岳的说法,当时更流行的是“四岳”说,即统治范围内东南西北方的四座大山。

据说大禹在位的时候,每年都要在四座大山间巡视一次,这也让四岳有了浓厚的政治意味。

虽然道教典籍《洞天记》中有:“黄帝画野分州,乃有五岳。”的说法,但是这显然是后人对于现状的附会。

在《尚书》中就只提到了东南西北四岳,而且除了东岳岱宗,也就是泰山之外,其他几座大山的名字和方位,也没有详细的记载。

▲大禹塑像

四岳的叫法一直持续到了春秋时期,才逐渐被五岳所取代,这主要是因为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行理论,之后五德的说法,也逐渐流传开来。

古人们一直认为这些大山有着超现实的意义,便想将其与五行理论联系起来,这才有了在东南西北四岳之外,添加中岳凑成五岳的说法。

而在西汉之前,由于国都位置不同五岳的组成和叫法也并不相同,比如在周平王东迁之前,周都在丰镐地区,因此当时以华山为中岳。而在迁往洛邑之后,华山就变成了西岳,而嵩山则成为了中岳。

直到汉武帝在位时,其才对五岳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天柱山)、北岳恒山以及中岳嵩山,并随后前往五座大山进行了盛大的封禅典礼,令五岳的地位被确立下来。

▲汉武帝规定了“五岳”

之后朝代虽然国都频繁变迁,但都沿用了汉武帝设立的五岳,并且也会设置专人在五岳进行祭祀典礼,这让这五座大山,成为了名山的代名词。

在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之后,他感觉到霍山不应与其他四座大山并列,便下诏规定将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封为南岳,而将霍山降为名山。

隋文帝选择的五岳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五岳了,但北岳恒山的主峰在明清时还经历了一次演变。

▲恒山主峰天峰岭

在明清之前,恒山的祭祀仪式都在山南的曲阳进行(国都的北方),但当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曲阳就到了国都南边,这和北岳的叫法产生了冲突。

此时有大臣提出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浑源,刚好在北京以北,因此可以继续将恒山作为北岳,朱棣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但为了方便,祭祀仪式还在曲阳举行。

直到清朝顺治年间,浑源天峰岭才正式被封为北岳主峰,并将浑源作为祭祀地点。

二、泰山五岳独尊地位的由来

五岳作为一个整体,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政治意义的大山,但其中泰山的地位尤其突出,有着五岳独尊的说法,那么其尊崇的地位又是从何而来呢?

首先泰山虽然不是五岳中海拔最高的,但是其和周边地区的相对高度却是五岳中最高的,它和周边地区的海拔差距达到了一千米左右,这让泰山有了“拔地通天”的气势,在五岳中独树一帜。

▲五岳独尊石刻

再者泰山周边地区很早就有先民活动,这让泰山很早就被人们所熟知,并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

那些先民们在遇到灾难的时候,就会去到泰山进行祭祀活动,这让泰山在被封为五岳之前就有了“神性”,这也是其能够成为五岳之尊的关键所在。

而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泰山所代表的东方也有着独特的意义,在五行理论中东方属木,在仁义礼智信五常中则是仁义的代表,在八卦里则为“震”。

在《周易》中有“帝出乎震”的描述,这让泰山和帝王产生了一定的联系。

再者东字本就是一个会意字,其繁体字乃是由一个木字和一个日字组成,象征着太阳从东方的扶桑巨木上升起,这让东还有万象更新的意味,这无疑是一个好预兆。

因此相对于其他四岳,东岳泰山在帝王心中的地位,无疑更为重要,祭拜泰山也成为了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

▲秦始皇封禅泰山

而将泰山的地位推到顶点的,无疑要数秦始皇封禅泰山一事了。

所谓封禅其实指的是两个活动,封指代在泰山的山顶上建坛祭祀,这么做是为了“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是统治者彰显自己功绩,并祈求上天保佑的行为。

而禅则与封对应,指的是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等处,建立祭台进行祭祀,来“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也是统治者展示功绩的重要方式。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梁父山都被视作人死后灵魂的去处,因此祭祀梁父山还有祭奠先人的意义。

▲梁父山

秦始皇的封禅,让泰山具有了超然的政治地位,在他之后除了汉武帝,汉光武帝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帝王再去泰山行封禅之礼。

连重新统一了中国的隋文帝杨坚,也只是在巡行到泰山时,在山脚下进行了祭拜,并没有行封禅大礼。

三、泰山地位的演变

帝王轻易不到泰山封禅的习惯,到唐朝出现了变化。

在唐朝前中期,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便先后去到泰山进行了封禅典礼。

虽然这两位皇帝都曾经为唐王朝打造出了太平盛世,但是距离前面封禅泰山的皇帝,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为了避免尴尬,唐玄宗李隆基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他在封禅泰山之后,将泰山山神敕封为天齐王,并下令修筑了泰山庙,之后又陆续将其他四岳的山神都封为王,这样似乎就可以让自己封禅泰山的举动顺理成章,因为这不但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也提高了泰山山神的地位,是和之前的封禅有所不同的。

▲宋真宗封禅泰山

在唐玄宗的启发下,后世的帝王开始不断在泰山山神的册封上下文章。

到了北宋时期,宋真宗在和辽国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后,国内出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

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宋真宗下令在全国各地,人为制造了大量的“祥瑞”,并按照祥瑞的指示,制定了封禅泰山的计划。

相比于之前封禅泰山的皇帝,宋真宗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这让他的心里很没有底,即使有那些祥瑞为自己“背书”,但在整个封禅过程中,宋真宗明显还是不够自信。

▲泰山雪景

因此在封禅过程中,宋真宗效仿唐玄宗对泰山以及其他四岳的山神进行了加封,他不但将之前被封为王的五岳加封为了大帝,还册封了五岳大帝的妻子为后,令五岳山神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虽然宋真宗为自己的封禅天山之行,找了许多理由,但是还是让泰山封禅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自宋真宗之后,便再也没有一位皇帝进行过泰山封禅了,这显然是他们不想和宋真宗这样的人并列所致。

▲五岳大帝画像

虽然封禅泰山的活动被暂停了,但是后世帝王还是会在泰山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还将五岳大帝直接封成了五岳神,这也让五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而且随着道教神话体系的不断完善,五岳神也逐渐拥有了独立的人格,他们也从封建政治的体系中跳脱出来,成为了人人皆可祭拜的神灵。

这一进步让五岳与百姓的生活更为贴近,也是五岳至今依然为许多人神往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山美景

如今随着封建帝制的终结,五岳终于结束了他们的政治使命,但五岳的称号作为历史遗产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虽然如今看来五岳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四方,但是其依然是中华儿女心中重要的意象,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也能让我们看到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对文化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

注:

本文关于五岳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参考自《试论泰山“政治山”地位的形成》,刊登于《泰山学院学报》年01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