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竹书房
-09-:57湖北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真是荣幸啊,皇帝在金銮殿接见他,还亲自走下台阶迎接,可谓是风光无限。但他的仕途依然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皇上只是在宴饮歌舞的时候想到他。那天晚上,兴庆湖边,皇上和宠妃杨玉环月下漫步,在沉香亭观赏牡丹,需要新词歌舞欢娱,赐给金花笺,叫李白写词。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清平调·其一》这样写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说的是杨贵妃美若牡丹和天仙。云想变作她的衣裳,花想变为她的容貌,她就是沉香亭畔春风吹拂下的带露牡丹。如果不是在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仙子,一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神仙。
接着他在《清平调·其三》中写杨贵妃的美貌让君王痴迷没有了忧愁。诗句这样写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意思是,名花和绝色美人倾国倾城,相互辉映,无比欢娱,使得君王满面带笑容长久地观看。在沉香亭北,倚靠栏杆消魂之时,君王的无限愁绪都随春风一扫而光。这样的美词,君王看后当然喜欢,可李白那样的旷世才华只用来附庸风雅吗?
半醉半醒中,他想起自己吟诗起名的事。小时候,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繁花似锦,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觉得“白”字,恰好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父亲希望儿子像李树一样,便给儿子取名为“李白”。
李白不负厚望,“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通诗书。十五岁已写了多首诗赋。喜欢剑术。他明白“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于是他仗剑离开故土蜀地,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从24岁到42岁,18年他走遍了名山大川,也拜访许多达官贵人,受冷落,被诬陷,穷困潦倒,写诗文,渴望有人赏识举荐,入朝为官,“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但是行路难啊。他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觉得大道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他的出路,在《行路难·其一》中写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啊,金杯中的美酒,一斗酒价值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价值万钱。但他却放下杯筷,吞不进美食。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到周文王重用。伊尹乘舟梦日,被商汤聘请。人生的道路多么艰难!歧路纷繁,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高高地挂起云帆,渡过茫茫的沧海。
现在他也像姜太公一样来到君王身边,可并没有像姜太公那样得到重用,只不过是个用来娱乐的文人。运筹帷幄与他无关,点兵遣将与他无关。这让他太失望了,他的满腹经纶,一腔热血,万丈豪情原本想用来富国安民的。可现在只是附庸风雅。罢了,喝酒吧。他在《月下独酌·其二》中写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他把清酒比作圣人,浊酒比作贤人。他认为小小的一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他要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清醒的人传递!李白只做了一年多的翰林,就厌倦了御用文人的身份,纵酒自昏。杜甫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个“酒中仙”,仕途对他来说,的确难于上青天。他也不想高攀了,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事,他不愿做也不屑做。他叫杨国忠磨墨,叫高力士脱靴,狂放傲岸的李白,怎肯低下高傲的头!他决定辞官归去。43岁的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要去寻找属于他的快乐。
(二)、游历名山寻仙访道
李白失望地离开了长安,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曾游历过峨嵋、华山、庐山、黄山、衡山、泰山等,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还在梦中游览了天姥山,写下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梦中的天姥山是“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多美妙的仙境,但好梦难成真,梦醒后仙境消失。
他骑上白鹿,在名山中继续寻找。他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他遥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他多次游览天台山,似乎在天台山找到了神仙,他在《天台晓望》中写着“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意思是天台山和四明相邻,华顶峰高出百越的其他山峰。赤城山红霞般的崖石是门标,明月栖息在沧岛山上的城楼。登高远眺,一直望到苍茫的大海。大鹏在垂云中翻飞,掀起的巨浪将巨鳌淹没。海风潮水争相奔涌,汹涌澎湃。神仙和妖怪是多么轻快敏捷,观赏着神奇的景象,却看不见神仙的踪迹,而对于道家修养的追求不会停歇。爬到树上去摘红果,服用丹药炼出神仙之身。怎样才能长出翅膀呢?千秋万代卧在蓬莱仙境。
这首诗里的大鹏就像庄子《逍遥游》里的鲲鹏,其翼若垂天之云,那是李白的心跟大鹏一起翻飞,所追求的就是精神的自由。可是虽有仙山的红果吃,但没有丹药让他长出仙人的翅膀,长卧在蓬莱仙境。天台山,这座道家的神仙福地,没有留住李白。李白心之所系的还有泰山。
在五岳之首的泰山,李白看到和想到什么?他写了六首游泰山的诗,《游泰山其一》是这样写的:“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yǎn,水急松声哀。北眺崿è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飘飖yáo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qǐ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意思是,李白在阳春四月,登临泰山,像屏风样的山峰曾为御道铺平道路,直至峰顶。仿佛看到皇上驾着六龙车翻山越岭,山涧幽谷随山势萦回曲折。当年飞马在碧峰上环绕的痕迹,到如今已被青苔遮盖。悬崖峭壁,飞瀑奔流,松风声和水声急切哀鸣。向北眺望群峰奇绝,山崖向东海倾倒。石洞前的石门紧闭,是安放了皇帝的玉册吧。风雷从地底下涌起。登上绝顶,遥望东海蓬莱三岛,想象着神仙居住的金银台。站在南天门长啸一声,万里清风飘来。四五个美丽的仙女,飘然飞下九天,含笑伸出玉手,送给他一杯甜美的流霞酒。他行最隆重的稽首礼,跪拜又跪拜。很惭愧自己不是神仙,却受到如此大恩。他豁然开朗,觉得宇宙是渺小的,抛弃尘世是何等的悠然自得啊!
这首写泰山的诗,跟《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天台晓望》一样,在大自然这幅巨画上,仙气飘飘。他把山的雄壮神奇和飘渺的神仙人物融为一体,让诗歌有了雄浑飘逸的色彩,这正是李白潇洒旷达狂傲不羁个性的外化。
李白的内心呢?他放下了济世安民的理想吗?表面上写着抛弃尘世悠闲自得,可内心深处知道悠然自得不了,因为神仙世界是虚无缥缈的。他的《游泰山其六》是这样结尾:清晨饮瑶池的清泉,夜晚宿在南天门。群山皎洁如玉。玉真仙女降临到翠微峰。抚弄清澈浅浅的银河水,不小心摸到了织女的纺织机。明天天亮,美梦就会消失,只见五色云彩飞舞!
山中仙人的生活是逍遥自由的,道家隐逸山林是超凡脱俗的,但“织女的纺织机”总会把他拉回现实。现实中,他的济世安民梦扎在内心深处,只是这个梦,跟他的追求自由人格的傲骨冲突了,他心里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声音,这声音太强烈,冲破了这个梦!李白寻仙访道,是要抚慰自己那颗破碎的心,保持自己狂放傲岸的本性。
(三)、漫游路上逢知己
公元年,那是不寻常的一年,李白辞官离开长安后,在东都洛阳,中国古代诗坛上最亮的两颗星相遇。闻一多先生把他们的相遇比做是“太阳与月亮的相逢”。那年李白四十三岁,杜甫三十二岁,年龄悬殊,心灵却相通。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一起饮酒、写诗、狩猎、赏景,访友,情如兄弟。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对杜甫说,“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意思是离痛饮后大醉分别还有几日,我们把附近的山池楼台登临遍了。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举起金酒杯开怀畅饮?秋天泗水的碧波已渐低落,熠熠的海色映亮了徂徕远山。我们就要如飞蓬一样各自远去,暂且让我们痛快饮尽杯中酒吧。
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说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意思是,李白写出的绝佳诗句,常常像阴铿那样美好。我也是鲁地的隐士,喜爱李白如亲兄弟。秋天的晚上喝醉同盖一床被,白天携手同游。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约定,便一同去寻访城北的郭先生。进门后就生发了高雅的兴致,侍奉站立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夕阳西下寒杵声起,傍晚的云气笼罩着古城,我们还不想告辞离开。就像以前吟唱《橘颂》的高洁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只想安闲悠然得寄情沧海。
这两颗巨星在醉中写诗论文,笑谈古今。他们,没有文人之间的相互嫉妒、轻视,只有朋友兄弟之间的彼此欣赏、爱护、敬慕。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相见。当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要去长安时,李白对他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浩荡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
杜甫也对李白情深意厚,写了好多赠李白,忆李白,梦李白的诗。当杜甫听说李白流放夜郎,他写下《梦李白二首·其一》,他悲伤地写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对李白的思念痛断魂啊!杜甫不只是诗友,更是知己。他在《春日忆李白》中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意思是李白诗无人能匹敌,他的诗风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超群不凡。清新像庾信,俊秀飘逸如鲍照。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这些情真意切的诗歌,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温暖着孤独的心。
除杜甫外,李白还有很多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的朋友。如孟浩然、汪伦、王昌龄等。他《赠孟浩然》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意思是,他爱闻名天下的孟先生的潇洒、风流倜傥。少年时抛弃了官车官服,不走仕途,到年老仍然闲卧在松林和云中,逍遥自在。常常在明月夜饮清酒而醉,他沉醉于自然美景,不事奉君王。他高山似的品格怎能仰望呢?只有在此向他芳香清高的人格致敬了!他为孟浩然写了多首诗,有记载的就有5首。他们的友情是深厚的,黄鹤楼定格了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的身影。千年后,人们吟诵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依然可见李白依依不舍的站立江边遥望。
李白和汪伦的交情是大明星和小粉丝之间的纯真情谊。一介农夫的汪伦仰慕李白很久,听说李白爱游览山川美景,爱喝酒写诗。汪伦告诉李白,自己家乡皖南泾县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可到了后发现这里很荒凉,没有什么桃花,也没有看见那么多酒店。李白纳闷了,汪伦解释说,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个酒店,叫万家酒店。李白一听哈哈大笑,他觉得汪伦真诚又可爱,便与汪伦成了好朋友。汪伦尽其所有,好酒好菜招待。几天后,李白辞别,汪伦和村民踏歌送行,李白随手一挥,就写了《赠汪伦》。他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种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如清水芙蓉般美丽。
李白对王昌龄也一往情深。听到王昌龄被贬,就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真情托付给明月,时时伴着朋友。知音难觅,李白凭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遇到知己,他们一起饮酒赋诗,情满山川。
(四)、豪迈奔放的《将进酒》
李白写了许多饮酒诗。最著名豪迈的是这首《将进酒》。让我们来欣赏这惊天地的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那天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李白与友人岑夫子应邀到嵩山的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就像当年的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那样“美酒斗十千”地尽情欢娱。他们宰了整头的牛羊,准备了能喝三百杯的酒,还要把名贵的五花马和价值千金的皮衣拿去换美酒,要不停地一杯一杯地喝,他觉得富贵豪华的生活也没什么可珍贵的,只希望永远的醉去不在醒来。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时光飞逝,如黄河入海一去不复回;人生苦短,早上还是黑发晚上就如雪花了;人生相聚高兴的时候,就要尽情欢娱,不要让金酒杯空空地对着月亮。千金散尽还会再回来的时候,现在虽然不得志,天生的才华必定会有用的时机。自古以来的圣贤,大多是寂寞的,只有喝酒的人才会留下美名。举起酒杯豪饮吧,与朋友一起消除绵绵不断的万古忧愁。
真是豪迈奔放啊!只不过是一首乐府旧题的劝酒歌,却写出这般激越狂放的恢弘气势。才高八斗的曹植怀才不遇,只是在《七哀诗》里借明月、高楼、思妇来表达自己的哀愁,李煜深重的亡国愁也只是寄托在东流的一江春水里,他们的情感都是压抑着的,表达得委婉含蓄。李白却不同,他直抒胸臆,郁积的“万古愁”奔涌而出,跨越万古,不可遏制,像江河,又如火山喷发,何等壮烈。他怀才不遇的忧愤如此之深,却不是悲戚地哀叹,而是用“一饮三百杯”的酒把它消除,这又是何等的气量,豪气要冲天了吧!多少人孜孜以求的宝马华服,在他眼里比不上一杯美酒,谁能这样狂放不羁呢?谁有他那样的自信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呢!李白天生就是这种豪气冲天,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人啊。
他的这种豪迈之情,如果用律诗的形式写,就没有这种酣畅淋漓,一泻千里的气势。他采用乐府诗的形式,就自由多了。全诗以七言为主,兼有三言、五言、十言,参差错综,节奏缓急变化有致,很好体现了他悲伤、喜悦、愤懑、豪迈等情感的起伏变化。开篇的起兴携带雷霆万钧之势,以“君不见”两个呼告开头,让人望见从天上奔腾而来的黄河水,势不可挡,这水又以奔腾不息不可阻挡的气势奔向东海,这种空间是多么宏大壮阔,警示人们谁也阻挡不了这飞奔一去不复回的时光!接着诗人又从时间的角度感叹时光匆匆,华堂中的明镜清楚地告诉人们,早上还是青发的少年,晚上就是白发的老人了,虽说带着夸张,难道生命不是这样匆匆吗?在浩瀚的宇宙生命长河中,个体生命不就是一瞬吗?李白有宇宙般宏大的胸怀,才有这“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慨,这夸张是多么自然贴切,产生了平中出奇的效果。正因为生命短暂,才要及时开怀畅饮,这种急切的心情借助任何景物都表达不出来,直接从胸中喷涌而出了,连续六句七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气呵成,多豪迈畅快啊!对天长啸完后,他就换了节奏语气,长短句兼用,节奏时而急促时而舒缓。他劝朋友快喝,不要停杯,边喝边歌,边歌边劝,什么对仗押韵呀,什么句式整齐呀,他一概不管,随口而出,天然成韵。这就是才华横溢的李白。
这首诗还驰骋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他把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结合一起,把眼前的饮酒画面和历史宴饮场景融在一起,把自己的忧愤寂寞和历史上贤者的忧愤寂寞连在一起,汇成了“万古愁”,这“万古愁”也许能压垮别人,但压不倒李白,他的一声呐喊有排山倒海之势,一个“销”字就是一声炸雷,把愁绪就炸成了万丈豪情,惊震天地。正如李白自己所写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
《将进酒》的旋律像《黄河大合唱》,激越、昂扬、豪迈、壮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与“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何其相似,都是大气磅薄的。《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将进酒》则写出了李白个体生命的昂扬。
(五)、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这位“诗仙”,除了奔放豪迈外,还非常的潇洒飘逸。”酒和月是李白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贵宾。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月亮相伴,心里有什么困惑烦恼都找月亮倾诉。他写《把酒问月》,思考在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中,自己该如何潇洒得生活?他半酒半醒地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停下酒杯问月亮。青天之上的月亮,你是什么时候就存在呢?人类想登上明月,却不能实现。人行走,你却时时相伴。你皎洁如飞镜,降临人间,照耀朱红色的宫门,消散浓重的云雾。散发出清澈澄明的光辉。夜晚明月从东海升起。拂晓时就隐没在云间。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药。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他呢?现在的人看不见古时候的月亮,现在的月亮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从古至今,人像流水般逝去,你却如此永远明亮地挂在天上。人们看到你该有共同的感慨吧。只希望我写诗喝酒的时候,你皎洁的光芒长久地照着我的金酒杯。
李白笔下的月亮看似高冷,实则多情。她处在高高的天空,却时时刻刻陪伴人们,从古至今把清辉洒向人间,给人慰藉。李白在清辉之下喝酒,飘飘然似乎与明月同行。月亮是永恒的,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虽然短暂,李白也要好好享受这短暂的美好,让短暂的美好定格成永恒。李白没有在世事变迁,人生短暂中沉沦,他以诗酒为翅膀,潇洒地飞翔在冷酷现实的高空,飘逸地穿梭在月光中。
月亮是李白忠实的朋友,在孤独寂寞的时候,月亮陪他喝酒起舞。他写的《月下独酌》,体现了他和月亮亲密无间的情谊。诗歌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孤独一人,准备了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无亲无友自斟自酌,举起酒杯邀请明月。李白、明月和影子三人对饮。明月既然不懂畅饮的乐趣,影子也白白地跟随他。他与月亮、影子为伴,要趁着春宵良辰行乐。他唱歌,月亮跟他一起来回移动,他起舞步履摇晃,影子也跟着零乱地摇。清醒之时,一同欢乐,喝醉之后,各自分散。他要与月亮永远结下没有忧伤之情的友谊,约定相见在遥远的银河边。
李白是多么孤独寂寞啊。他被权贵排挤出繁华的京城,虽然有名山大川安慰他,好友陪伴他,但他的那颗“济天下”的心依然炽热,他日日夜夜思念的人在长安。那人在九天云端上。长空渺茫,关山重重,梦魂也难飞越。现在他只剩下孤独寂寞了。
孤独寂寞怕什么!李白有酒有明月。在孤独寂寞中他也能自得其乐。原本凄清无比,一个人在月下孤独的饮酒,喝得醉醺醺,人摇摇晃晃的。可他展现出来的却是无比美妙的世界。鲜花丛中,李白、明月和影子来了一段美妙的三人醉舞。没有贵妃醉酒的妩媚,却有醉意朦胧的飘然。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却有明月、影子的默契共舞。凄清的底色上有了人与月光的舞蹈,就打破了死寂,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这就是李白,无论在什么的境况下他都在寻求光芒。公元年,李白62岁,据说他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喝醉后,跳水捉月,永远地陪伴月亮了,他履行了与明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约定。
浪漫的人都是活在自己的梦中,李白以他天生个性的浪漫,站在唐代浪漫主义诗歌高山之巅。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他的诗歌是盛唐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也是中华文化长卷中最华美的篇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68.html